(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赤茯苓: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皮殼深褐色,內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為大小不一的方塊或碎塊,均為淡紅色或淡棕色。質松,略具彈性。
采收和儲藏:收獲季節和方法同茯苓,當茯苓削去外皮(獲苓皮)后,再切成厚薄均勻的片,取其中粉紅色的即為赤茯苓,曬干。
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功用主治
行水,利濕熱。治小便不利,淋濁,瀉痢。
《藥性論》:"破結氣。"
《綱目》:"瀉心小腸膀胱濕熱,利竅行水。"
《本草再新》:"益心氣,健中和脾,潤肺,燥濕。治瀉痢。"
2: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3:選方
治小便白濁不利,時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食后臨臥服之。(《雞峰普濟方》茯苓湯)
治心腎氣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或不禁,及遺泄白濁: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為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地黃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為丸,如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三因方》張真君茯苓丸)
治胸脅逆滿脹渴: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云滓,分溫三服。(《圣濟總錄》茯苓湯)
別名:赤苓、赤茯
性味:味甘、淡,性平。無毒。
歸經:歸心、脾、膀胱經。
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行水,利濕熱,健中和脾。
赤茯苓主治
主治小便不利,淋濁,瀉痢。
赤茯苓禁忌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赤茯苓日常用法
日常用法: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
赤茯苓藥用部位
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植物形態詳"茯苓"條。
發表于2018-09-30 at 00:35 沙發
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的作用與功效,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功效與作用,茯苓的作用,茯苓的功效,茯苓的副作用,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土茯苓功效
茯苓怎么喝能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