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大名菜:西安最有名的十道菜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8-25 15:18   101,024 views 人閱讀  1 條評論

西安十大名菜:葫蘆雞,糟肉,金錢釀發菜,溫拌腰絲,生煨魷魚絲,奶湯鍋子魚,帶把肘子,三皮絲,紫陽蒸盆子,枸杞燉銀耳。

西安有很多的美食,其中西安菜也很受歡迎,因為地域不同,西安菜在制作和口味上都很有特色,所以不少去過西安旅游的人都對西安菜贊不絕口,到底到西安必吃的西安菜有哪些呢?今天為大家推薦西安十大名菜,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美味,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哦!

葫蘆雞

葫蘆雞是陜西西安市漢族傳統名菜,始于唐代。選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凈重1000g左右,肉質鮮嫩。制何時經過清煮、籠蒸、油炸三道程序,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爛味醇而著稱,被譽為“長安第一味”。

葫蘆雞的制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凈血污,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

其風味特點是: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

推薦:西安飯莊、郭杜竹間葫蘆雞、老碗

 

金錢釀發菜

此菜始于唐代,相傳唐代商人王元寶嗜食發菜,后來王成為長安城中富比王侯的大財主,城中商人紛紛效仿,都吃發菜,以求“發財”。直到民國,商人們宴席上第一道菜專要釀金錢發菜。此菜以發菜和雞脯肉為主料釀制而成。切成圓片形如古錢幣,故稱“金錢”。此菜湯清見底,嫩脆棉軟,味鮮利口。

金錢釀發菜是陜西省漢族名菜,源于唐代。相傳,唐代京都長安商戶王元寶嗜愛發菜,每餐必備。后來王元寶成為長安富豪,加之發菜與"發財"同音,舊時富商大賈舉辦酒宴,多以此道菜作為頭菜,象征著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釀金錢發菜形似古金錢銅幣,吃到口中軟滑爽口,奇香撲鼻,歷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國內外來賓來到這里,無不點名要求品嘗;品嘗后,無不嘖嘖連聲、交口稱贊。

推薦:西安飯莊

溫拌腰絲

溫拌腰絲是由唐代羊皮花絲演變而來,陜西西安著名的漢族小吃。因為用豬腰子和其他輔料、調料、以及溫拌的方法制成而得名。它是一款用低檔料烹制成高檔菜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刀工細致,烹調方法考究,制作出的菜肴腰絲脆嫩,姜香、蒜香以及花椒的香味相得益彰,味道濃醇,清爽利口。

據《本草綱目》載: 常食豬腰,可以”理腎氣,通膀胱,暖腰膝,治耳聾”,并有“補腎壯氣,消積滯,除冷痢,止消喝”的功效

基本制作工藝是,先將豬腰剝去皮膜,一片兩半,除凈腰臊,再片成薄片,然后順腰身的長度切成鋼絲,入沸水中至顏色發白時撈出,瀝干水分,置碗中,加料酒、醬油拌勻。另將粉絲、萵筍絲、木耳絲用開水燙過,裝另一碗內,加精鹽、料酒、醬油、香醋拌勻,裝盤內,將腰絲蓋在上面,撒上姜末、蒜末、白胡椒面,用熱花椒油潑后,蓋一盤(盆)子搭片刻揭開,用筷子拌勻即可。

推薦:西安飯莊

生煨魷魚絲

生煨魷魚絲是陜西菜的代表菜之一,也是西安十大名菜之一。又叫白煨魷魚絲,原是陜西省三原縣著名的漢族風味菜,它是為紀念明代萬歷年間工部尚書溫純而創制的,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這道菜后來進入古都西安,成為三秦名饌代表作之一,揚名中外。本菜為西安菜系,口感鮮香。

推薦:三原老黃家(文藝路)

奶湯鍋子魚

奶湯鍋子魚是西安市的傳統名菜,是一道陜西長安歷史悠久的漢族古菜,奶湯咸鮮、味道獨特。由1300多年前唐代的宮廷菜肴“乳釀魚發展而來。此菜盛具為紫銅火鍋。先用于宮廷御宴之上,后逐漸出現于官邸宴席上,后傳入民間,經久不衰。唐韋巨源官拜尚書令左仆射后,向唐中宗李顯皇帝進獻的“燒尾宴”中的一款菜,即“乳釀魚”。奶湯鍋子魚即由乳釀魚發展演變而來。

此菜現為西安飯莊的“看家菜”。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先后品嘗過并贊嘆不已,故而名聲遠揚。此菜乃用黃河鯉魚、火腿、玉蘭片、香菇,奶湯等精心烹制而成。

鍋子魚的基本做法是:將鮮活的黃河鯉魚宰殺、去鱗、掏鰓、剖腹、清洗干凈之后切成瓦塊,與蔥、姜、蒜一同放如炒勺內顛翻,加料酒、精鹽后再顛翻,加入奶湯(用雞、鴨、骨頭、肘子等熬制的乳白湯汁)適量,再放入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燉上約2分鐘(魚塊要保持白色),盛入紫銅火鍋內,加蓋上桌后立即由服務員爐子下面的西風美酒燒沸奶湯。一時間,酒香四溢,奶湯翻騰,然后揭去鍋蓋,投入香菜和白胡椒即成。食用時,食者用筷子將魚肉夾出,蘸姜醋汁。吃過一半后可繼續添加奶湯,并放入菠菜、豆腐等,煮開后又別有一翻風味

其特點是:魚肉鮮嫩、湯濃味醇,色白如玉,下氣溫補,利水消腫。

推薦:西安飯莊

 

三皮絲

相傳出自唐代中期。當時殿中御史王旭、監察御使李嵩、李全交三人貪臟枉法,作惡多端。長安西市品姓廚師憤怒之下,將豬肉皮、烏雞皮、海蟄皮切絲當佐酒菜,名曰“剝豹皮”。近年西安飯莊在傳統制法的基礎上,改進定型成菜。三絲立為三堆,色澤分明,型如盆景,滋味各異,筋韌中帶鮮脆,清爽利口。

推薦:大唐博相府、西安飯莊

紫陽蒸盆子

紫陽蒸盆子是最早發源于陜西省紫陽縣漢王鎮的著名漢族小吃,傳說始創于漢劉邦時期,先是漢江艄工歇腳歡聚時的薈菜,后來發展為除夕團圓飯上的壓軸菜。這道菜原汁原味,湯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陽蒸盆子,用料之糜費,時間之冗長,程序之繁瑣,做工之講究,稍有差遲則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為,它當之不愧地成為最具特色的紫陽傳統大菜。

蒸盆子

推薦:蓮花餐飲、香悅樓、鄉野富紳

枸杞燉銀耳

陜西省古典名菜。據傳,輔佐劉邦興漢滅楚的“三杰”之一張良,在隱居期間,常以銀耳清燉為食,寓意“清白”。隋末唐初,房玄齡和杜如晦協助李世民推翻隋朝統治,統一全國,對唐朝赤膽忠心。人們在雪白的銀耳中加入了色紅似血的枸杞,寓意“清白”與“赤誠”共有,這就創出了紅白相間的名羹“枸杞燉銀耳”。

基本制作工藝是,枸杞冷水洗凈,銀耳溫水脹發、洗凈、漂入清水中待用。砂鍋加清水置旺火上,燒沸、投入雞蛋清、冰糖、白糖進行攪拌,燒沸后撇去浮沫,至湯清白,將備好的銀耳、枸杞投入鍋內,燉熟后倒人大揚碗內即成。

其風味特點是:紅白相間,甜香可口。具有潤肺補腎、生津益氣的功能。

相傳唐初房玄齡和杜如晦輔佐李世民奪取政權后,以漢代張良創制燉銀耳的基礎上加入枸杞制成,寓意大丈夫不僅要操守清白,更要有血氣。此菜紅白相間,香甜可口,為宴席上一道珍貴名羹,是老幼咸宜的滋補佳品。

帶把肘子

帶把肘子是一道獨具陜西大荔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名菜,屬于秦菜系。用豬的前腿做成的菜,做工考究,文火燒蒸,色呈棗紅,形如蒲團,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品嚼味長,別有風味。據說在陜西大荔一帶,逢年過節請客如果沒有"帶把肘子"這一道菜,就不能算全席。

推薦:美華食府、風雅閣、顏胖烤肉關中私房菜

糟肉

糟肉是陜西傳統風味菜品,又名蒸糟肉、紅棗糟肉,用豬五花肉、大紅棗、醪糟醅等蒸制而成。其外觀玲瓏如水晶,色澤棕紅,油潤光亮,馨香誘人,吃起來肥而不膩,甜香軟糯,入口即化,營養豐富,老幼咸宜。

推薦:西安桃李春飯店、大唐博相府


水晶蓮菜餅

蓮藕,陜西呼為“蓮萊”。水晶蓮菜餅是用藕作主料,經多道工序烹制而成,是陜西傳統甜菜。

主料: 蓮藕 ;

輔料: 核桃 、青紅綠絲 、豬油(板油)、櫻桃 、淀粉(蠶豆);

調料: 白砂糖 、豬油(煉制)各適量

做法:

1. 蓮藕去皮漂洗瀝干,擦成細茸;

2. 再點少許白醋使其不變色,加濕淀粉10克;

3. 生豬板油去皮及筋膜,切成粒;

4. 青紅綠絲切末;

5. 核桃去殼取仁切末;

6. 將紅綠絲末、核桃仁末加白糖和糖玫瑰5克合拌成水晶餡;

7. 將拌好的水晶餡捏成20 個丸子;

8. 將蓮藕茸分成20 份,包入水晶餡,制成小圓餅;

9. 炒鍋置中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將鍋端離火眼,將蓮藕餅慢慢推入鍋中,煎至一面金黃時,翻煎另一面,兩面均黃時出鍋平擺在大盤里,上放紅櫻桃;

10. 炒鍋內加清水,放白糖燒沸,糖溶化后,加濕淀粉勾流水芡,澆在蓮菜餅上即成。

特色:菜色澤晶瑩金黃,皮脆餡綿,湯汁透明,潤甜適口。系筵席壓桌精品。

口蘑桃仁汆雙脆

相傳初唐武則天時,當時工安某廚師以豬肚頭和鴨胗制成一道菜,名為“攛雙丞”,影射當權酷吏尚書左丞周興和御使中丞來俊臣。此菜后經西安飯莊廚師改進定型。成菜后,雪白的肚仁、棗紅的鴨胗、輔料中梅花形的口蘑,桃仁,猶如朵朵鮮花,競相爭艷,食之味鮮爽口,肚胗脆嫩。

雞米海參

陜西廚師在蔥黃燒海參的基礎上改進制成。以優質刺參和雞脯肉為主料蒸、燒制成。雞肉鮮美味濃,與海參相配,增加了海參的鮮味,又使菜色澤黑白相間,十分悅目,可謂是陜西廚師獨出心裁的創造。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714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

  1. 小吃培訓班大全
    小吃培訓班大全【站長】 @回復

    四喜豆腐是哪個地方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