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小吃:京式果脯簡介
果脯,也稱蜜餞,是以桃、杏、李、棗或冬瓜、生姜等果蔬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成的食品。除了作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餞也可以用來放于蛋糕、餅干等點心上作為點綴。果脯是明朝時期的御膳房發明的。北京和臺灣為蜜餞生產重鎮。
北京所產的果脯稱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產,中外聞名。果脯種類繁多,著名傳統產品有蘋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歷史文化
我國用蜂蜜腌制水果、蔬菜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就見諸文字記載,到三國時期已有蓮子、藕片、冬瓜條等蜜餞。唐代宮廷為了貯存入貢水果,采用蜂蜜泡浸,開始有“蜜煎”之稱。宋代蔗糖生產多起來,增添了糖漬橘餅、甜姜等。為了區別,用蜜做的叫蜜餞,用糖做的叫果脯。
北京民間制作的果脯,相傳始于明末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后來,這種制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原來用蜂蜜加工,現在都使用糖來代替蜂蜜,但習慣上仍稱為蜜餞果脯。1913年前門聚順和的制品,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做法
果脯是用新鮮水果經過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裝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鮮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