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大名菜:杭州十大傳統名菜 杭州最有名的十道菜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8-23 13:19   23,474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杭州十大名菜: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叫花童子雞、宋嫂魚羹、八寶豆腐、斬魚圓、砂鍋魚頭豆腐、桂花鮮栗羹、糟燴鞭筍。

杭幫菜是指發源或興盛于杭州的菜肴名食。杭州菜系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浙菜中最主要的一支。杭幫菜講究原汁原味,選料精細,兼顧時令,行廚有序,造型精致。杭幫菜,是浙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它與寧波菜、紹興菜共同構成傳統的浙江菜系。杭幫菜的口味以咸為主,略有甜頭?!扒宓笔呛紟筒说囊粋€象征性特點。

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杭州十大名菜。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的來源,相傳于出自"叔嫂傳珍"的故事,古時西湖邊住有宋氏兄弟,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欲占其嫂,殺害其兄,宋嫂勸小叔外逃,制糖醋魚為他餞行,后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會,又嘗到這一酸甜味的魚菜,叔嫂終于團聚,后人傳其事,仿其法烹制的醋魚,就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杭州小吃:西湖醋魚

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后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美食原料:活草魚1條重6O0克,蔥4根,姜片5塊。

美食做法

1、先加工活草魚.刮掉魚鱗,清洗干凈后,從魚背處剖開,取出內臟,魚頭也要劈開,展開來,就象是腹部相連的連體魚.用刀在魚身上劃幾刀,這種刀法,叫"切牡丹片",這樣燒起來容易入味。

2、用中火把鍋燒熱,放50克(1兩)油,投入蔥和姜塊,煸香后,放15克(3錢)黃酒,加水(水量要能把魚淹沒),再放3O克(6錢)醬油,5克(1錢)鹽.煮開后,把魚放入,先用旺火燒開,再改用中火,把魚煮熟,但不要煮老了.竅門是:看到魚鰭豎起來,眼珠突出,就可以撈起來,這樣能保證魚肉的鮮嫩.一般說從水開到出鍋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

3、把煮魚的湯舀出100克(2兩)放在炒鍋里,加10克(2錢)醬油,50克(1兩)白糖,50克(1兩)米醋和少許鹽,燒開,再加30克(6錢)水淀粉勾芡.這就是糖醋鹵汁.鹵汁內淋少許熟油,然后出鍋澆在魚身上,面上需撒上極細的姜末10克(2錢)。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治痹、截瘧、益腸明眼目之功效,主治虛勞、風虛頭痛、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痛、久瘧。姜:生姜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所以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姜汁。生姜中的姜辣素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循環,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姜的揮發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生姜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0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生姜還有抑制癌細胞活性、降低癌變的毒害作用。

東坡肉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不僅才學出眾,對烹飪也頗有研究,他在謫居湖北黃岡時,時常親自燒肴,與眾人品味。曾作詩介紹他烹肉的經驗:"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宋元佑年間(公元約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發動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節日將百姓送來的豬肉、紹酒,吩咐家人燒好連酒一起送給民工。家人誤以為酒肉一起燒,結果燒出的肉,特別香醇味美,別致可口,一時傳為佳話。人們紛紛傳頌蘇東坡的為人,仿效他獨特的烹調方法。從此以后,以這位大文學家命名的"東坡肉"也就成為杭州傳統名菜。

杭州小吃:東坡肉

制作原料:帶皮五花肉750克,筍片150克,荷葉夾10只,鹽1克,料酒20克,冰糖20克,蔥70克,姜片30克,醬油40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鮮菠菜3棵。

制作方法:

將帶皮五花肉切成方塊,每塊肉上剞十字刀紋。將肉塊放入清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出。

將鍋底放一層姜片,將肉塊擺上沙鍋內(皮朝上)。肉上面放筍片,加料酒、醬油、冰糖、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久燜2小時,至肉酥爛味透時加入味精起鍋裝盤,肉皮朝上。將炒熟的菠菜放入肉盤的兩端,兩邊擺上蒸熟的荷葉夾,撒上蔥花、胡椒粉即成。

特點:其形方正,肥瘦相間,其色紅亮剔透,肥潤油亮。其味香酥,軟爛可口,葷香撲鼻。吃起來糯而不膩,咸甜適中,風味獨特,為可飯可酒之佳品。對大多數少葷多素的中國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龍井蝦仁

相傳,杭州廚師受蘇東坡詞《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灑趁年華"的啟發,選用"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烹制而成。成菜蝦仁白玉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致,滋味獨特。杭州天外天菜館是該菜的發源地。

杭州小吃: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是一道體現西湖秀美氣質的傳統名菜,他的創制據說是受蘇東坡《望江南》一詞的啟發。此詞寫道:"休對故人思故國,日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后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采摘的茶葉,正是"明前"之寒食后日是清明節,屬龍井茶中最佳品,龍井茶葉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型美"四絕之稱,廚師用此"四絕"與入時的鮮河蝦仁相配,終于創制出新的一絕--龍井蝦仁。

叫花童子雞

“叫化童子雞”是一道蜚聲中外的杭州名菜。

據傳,古時由于封建王朝戰亂暴政,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淪為乞丐(杭州俗稱叫化子)。一天有個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在饑寒交迫中昏倒,難友為他搞來一只小母雞。可苦于沒有炊具,急難中,便仿效烤紅薯的方法,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放在石塊壘成的“灶”上拾點干柴煨烤,過了一會兒,泥干雞熟,他隨手拿起放在地上,雞毛脫落,頓時香氣四溢。

意外地發覺此雞異香撲鼻,十分好吃。從此,這一別致的煨烤法便傳開了。

后來,這種泥烤技法傳入菜館、酒樓,廚師們又不斷改進,在煨烤的泥巴中加入紹酒,將雞包以西湖荷葉烤制,使荷葉的清香和母雞的鮮香融為一體。于是經歷年延傳下來,“叫化童雞”的名聲遠揚。

宋嫂魚羹

據《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趙構乘御舟閑游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開封人,隨皇上南遷到此,在西湖邊以制魚羹為生。高宗命其上船,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贊賞,并念其年老,賜予金銀絹匹,從此,聲譽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肴。"一碗魚羹值幾錢,舊京遺制動天顏,時人信值來爭市,半買君恩半買鮮。"

杭州小吃:宋嫂魚羹

據傳,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隨宋室南遷來臨安(今杭州),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魚為生。一天,小叔得了重感冒,宋嫂用椒、姜、灑、醋等佐料燒了一碗魚羹,小叔喝了這鮮美可口的魚羹不久病俞了。有一次,宋高宗趙遘品嘗了好她做的魚羹,大加贊賞。從此,這道菜就稱"宋嫂魚羹",她開的店生意更加興隆。烹調時,先將作主料的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佐料烹制而成。成菜色澤悅目,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

“宋嫂魚羹”是南宋的一只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成為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名菜。

原料: 主料:桂魚1條(約重600克)。 配料:熟火腿10克,熟筍25克,水發香菇25克,雞蛋黃3個。

調料:蔥段25克,姜塊5克(拍松),姜絲1克,胡椒粉1克,紹酒30 克,醬油25克,精鹽2.5克,醋25克,味精3克,清湯250克,濕淀粉30 克,熟豬油50克。

烹調過程:

(1)將桂魚剖洗干凈,去頭,沿脊背片成兩爿,去掉脊骨及腹腔,將魚肉皮朝下放在盆中,加入蔥段(10克)、姜塊、紹酒(15克)、精鹽(1克)稍漬后,上蒸籠用旺火蒸6分鐘取出,揀去蔥段、姜塊,鹵汁潷在碗中。把魚肉撥碎,除去皮、骨,倒回原鹵汁碗中。

(2)將熟火腿、熟筍、香菇均切成1.5厘米長的細絲,雞蛋黃打散,待用。

(3)將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豬油(15克),投入蔥段(15克)煸出香味,舀入清湯煮沸,揀去蔥段,加入紹酒(15克)、筍絲、香菇絲。再煮沸后,將魚肉連同原汁落鍋,加入醬油、精鹽(1.5克)、味精,燒沸后用濕淀粉勾薄芡,然后,將雞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羹汁再沸時,加入醋,并灑上八成熱的熟豬油(35克),起鍋裝盆,撒上熟火腿絲、姜絲和胡椒粉即成。

八寶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

據《隨園食單》記載:"王太守八寶豆腐"原為宮廷御膳菜,康熙皇帝作為恩賞,賜于尚書徐健庵,尚書的門生樓村先生又將此法傳給其孫王太守,故名。建國后,杭州的名廚師根據此書記載,對其進行研究仿制,發展成富有特色的杭州名菜。

八寶豆腐”原是清朝康熙時代的宮廷名菜。據說,康熙在位時十分喜歡食用質地較熟、口味鮮美的萊肴。清宮御廚便經常用雞、鴨、魚、肉去骨制成菜肴,以供其享用。一次,御廚用優質黃豆制成的嫩豆腐,加豬肉末、雞肉末、蝦仁末、火腿末、香菇未、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雞湯燴煮成羹狀的菜肴。康熙品嘗后,感到豆腐絕嫩,口味異常鮮美,極為滿意。他認為此菜具有兩大特點:
一、是用豆腐、香菇、雞肉等養生佳品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壽;
二、是豆腐烹調得法,鮮美細嫩,勝于燕窩。
因它是用八種不同的優質原料制成,故被康熙賜名為“八寶豆腐”,并將其列作他最喜愛的御膳和宮廷寶菜之一。而且他還命宮中文人將“八寶豆腐”的用料及制法寫成御方,將其作為金銀財寶一樣重要的禮物,賜與江蘇巡撫宋牧仲等寵臣。后來,他又將此方賜給尚書徐乾學(號健庵),不久徐將此方傳給門生樓村,樓村又傳給自己的后人。
至乾隆時代,其方已傳給了樓姓王的外甥孟亭太守,故又稱"王太守八寶豆腐",并在北京和江浙地區首先出名。
清代著名的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守八載說:“王太寶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湯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不用著。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賜徐健庵尚書方也。尚書取方時,御膳房弗銀一千兩。太守之祖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之’?!薄鞍藢毝垢弊源藦V泛流傳各地,現為江浙地區一款特色名菜。
秘方: 嫩豆腐1塊(重300克左右),熟雞肉30克,熟火腿25克,豬肉末、油酥松仁末、水發香菇末、蘑菇末、蝦米末各15克,瓜子仁末2.5克,雞湯150克,鹽、味精、熟雞油、酒各少許,熟豬油、濕淀粉各50克。
做法:

1、 豆腐用清水過凈,去邊,切成小方塊,放入碗內。蝦米末加酒稍浸。將雞肉、火腿分別切成末。
2、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后,下豬油, 將雞湯和豆腐丁同時倒入鍋內,用勺炒和,加蝦末、鹽燒開后,加豬肉末、雞肉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仁末,小火稍燴后,旺火收緊湯汁,放味精,加濕淀粉勾芡,出鍋裝入湯碗內,撒上熟火腿末,淋上熟雞油少許即成。
特點: 潔白細嫩,滑潤如脂,滋味鮮美。
訣竅: 必須用嫩豆腐,以純雞湯煨煮。要恰當掌握火候, 當豆腐下鍋加湯接近燒沸時,即移火燴,切勿滾燒,使豆腐熟而光潔,不起泡和蜂窩眼,鮮嫩入味。

斬魚圓

魚圓的產生傳說與秦始皇有關。始皇酷愛食魚卻又怕刺,不少御膳名廚師,因此而淪為勵怒之下的冤鬼。有位御廚名師,眼看厄運臨頭,他把對始皇的憤恨發泄于魚,用刀狠剁案板上的魚塊,卻意外地發現魚刺從斬擊成茸的魚肉中披露出來。傳膳聲中他急中生智,將魚茸一團團地擠入將沸的豹胎湯中,潔白鮮嫩的魚圓飄浮湯面,食之鮮美異常,這位廚師也因禍得福受嘉獎。此后,這個方法輾轉傳到民間,老百姓稱為"魚圓"、"魚丸"等。據說杭州的斬魚圓也緣于此,由于制作講究、魚圓顆粒大,入口松嫩,更富有特色。

砂鍋魚頭豆腐

砂鍋魚頭豆腐融合了多種營養成分,補益效果好,經常三餐無法定時定量者,在季節交迭之際食用,有補充體力,調節身心作用。而其口味多元,烹煮方式薄油中不失淡雅,可適度刺激胃口,對發育中族群、經常進食山珍海味者都適合適量進食;因此清朝乾隆皇帝對之回味無窮。

據說,有一年初春乾隆來杭州,穿便服上吳山私游。恰遇大雨,他逃至半山腰一戶人家的屋檐下避雨。雨久不停,乾隆又冷又餓,便推門入屋要求供飯。心地善良的主人王小二是飲食店的伙計,見此狀十分同情,無奈家中十分貧困,只好東拼西湊,將僅有的一塊豆腐一半用來燒菠菜,余下的用半片魚頭放在砂鍋中燉了給他吃。饑寒交困的乾隆,早已餓得肚子咕咕叫,眼見這熱騰騰的飯菜,便狼吞虎咽地吃個精光。他覺得味道特別好,回京后還戀戀不忘這頓美餐。第二次乾隆來杭,又去王小二家,時逢春節,王小二卻失業在家。乾隆為報答一餐之贈,賜銀兩助王小二在后街吳山腳下開了一爿叫"王潤興"的飯店,又親筆給題了"皇飯兒"三個字。王小二精心經營,專門供應魚頭豆腐等菜肴。顧客慕名而來,生意十分興隆,杭州各店也爭相效仿,魚頭豆腐就成為歷久不衰的杭州傳統名菜。

桂花鮮栗羹

唐明皇時,有個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寂寞的嫦娥在廣寒宮中,凝望人間,見到杭州西湖風景勝似天堂,游人盡情歡樂,禁不住舒展廣袖,翩翩起舞。吳剛手擊桂樹為她伴奏,震得"天香桂子落紛紛"。此時,杭州靈隱寺中的德明師傅正在廚房燒栗子粥,無數芳香撲鼻的小粒飄落粥中,眾僧嘗了這種粥,都說特別好吃。德明師傅很高興,便把散落在地上的桂子拾起來種在山上。很快這些桂子到第二年中秋就成樹開花了,從此西湖四周就有了各種馨香的桂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就成為古都杭州的美稱。桂花栗子粥經不斷改進,也就變成桂花鮮栗羹而流傳下來。

糟燴鞭筍

傳說杭州孤山的廣元寺附近有一片竹林,寺內和尚很愛吃筍,卻又不善于烹調,只會燒燒煮煮。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時,與寺里和尚有所交往,便把自己的"食筍經"傳授給他們。用嫩鞭筍加上香糟,經過煸、炒、燴等而制作成的這道菜,香味濃郁,十分入味,富有特色。糟燴鞭筍經歷代相傳,成為杭州有名的傳統素菜。

原料:生凈嫩鞭筍肉300克、濕淀粉25克、味精3克、精鹽5克、香糟汁50毫升、芝麻油10毫升、色拉油25毫升

制法:

1、筍肉切成五厘米長的段,對剖開,用刀輕輕拍松。香糟放入碗內,加水100毫升,攪散、捏勻,用細篩子或紗布濾去渣子,留下糟汁待用。

2、炒鍋置中火上燒熱,下色拉油至130度時,將鞭筍倒入鍋內略煸,加水300毫升,燒5分鐘左右,再放入精鹽、味精,倒入香糟汁,即用濕淀粉調稀勾芡,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點:糟香濃郁,鮮嫩爽口,色澤明亮,是夏令開胃時菜。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個杭州名菜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713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