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熏雞
簡介
靈丘熏雞是山西省靈丘縣的漢族傳統名菜,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山西“四大名熏”(熏雞、熏肉、熏醋、熏鴿)之一。
靈丘熏雞烹制加工時又加入了多種中藥,所以這種熏雞具有益脾健胃、補虛理氣、消食健脾、因精養神的效用,很受百姓的歡迎。
靈丘熏雞應趁熱吃,不走油,不跑味。切食時刀口很是講究,先從雞身中間左右切成兩半,然后再把前脯、后腿切成細條,將腿、翅剁成小塊,很是獨特。
歷史文化
據《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書記載,清朝雍正年間,靈丘縣衙廚李進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制作出熏雞。后來二人在城里開了一間飯館,-熏雞出售。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到了清朝末年,李運繼承這一傳統技藝,又摸索出一套獨特制作方法,達到了爐火純清的地步。
李運(1900—1980),靈丘城內村人。他幼年時即隨父(李玉成)從業,后成為靈丘的名廚。在長期的制作實踐中,他繼承父親的傳統作料配方,但又不斷改進,做出的熏雞越來越好,他的總結是:“要想熏雞香,作料加老湯”。李運曾在城內、魁見、沙河槽開過個人熏雞店,很有名氣。
現在靈丘熏雞的繼承人是李運的兒子李如云夫婦(妻王貴葉),是靈丘獨特一家。他家制做的熏雞具有“香、爛、色、味”四大特點。他家熏做出的雞因烹制加工時加入多種中藥作料,具有益脾健胃、補虛理氣、養精安神的效用。
做法
熏雞的制作過程,首先是盡量挑選膘肥體壯的活雞,宰殺后要用熱水燙雞將毛煺凈。第二步是煮雞,煮前要把雞肉換水三四次洗凈,然后放入陳年老湯里去煮。第三步是煮熟后再用配好作料的熱湯浸泡十多個小時。其作料是豆蔻、北柏、砂仁、陳皮等十三種。第四步是熏制,將熟雞用谷糠、柏木燃燒的煙火熏烤。
加工靈丘熏雞首先要選用膘肥體壯的活雞,宰殺后,用70℃水燙煺雞毛,在臀部開一小口掏出內臟后洗凈,將一翅別入口腔內,再從刀口伸出,將另一翅別在背后,雞頭則向胸內盤回。煮制時,將陳年老湯燒開,將生雞按大小分層放火鍋內;然后將白豆蔻、紫豆蔻、肉豆蔻、肉桂、公丁香、砂仁、陳皮、良姜、花椒、大料、小茴香按一定比例放入紗布袋,放入湯鍋中,最后加入適量的醬油、白酒及其他調料,用溫火煮沸,再用小火燜煮,煮制的時間長短,根據雞的老嫩而定,當年雞約3~4小時,老雞時間稍久一些。
將煮制好的雞放在特制的鐵床上,然后將燒紅的炭塊放到熏池里,再把老柏木鋸末撒在紅炭塊上,還有粗糠也撒在柏木鋸末上,把鐵房放在熏池上面,蓋上罩子,熏4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