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莜面

 小吃百科   2017-12-12 00:33   2,395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嵐縣莜面

簡介

莜面,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面粉。經過精細制作成為食品。莜面的營養成份是其它面粉營養成份的七倍以上,可與精面粉媲美。由于莜麥性喜寒、旱,在嵐縣莜麥大都種在山火丘陵的最頂端,這樣就使得種植面積縮小,播種收割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每年可以種兩季的莜麥成了一季,所以產量不是很大,但也正是由于在這種條件下長成,所以嵐縣的莜面有著其他地方品種無法比擬的味道,也是絕對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嵐縣莜面

加工莜麥面有特殊要求,須先淘洗,后炒熟,再磨面;炒時要掌握火候,不宜過生或過熟;食用時要用沸水和面,稱為沖熟,做成的食品必須蒸熟,群眾稱為三熟,如三熟中一熟不到,就會影響食用。

晉西北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摸索了花樣繁多的莜面吃法。以五寨為例,在面板上可推成刨花狀的“貓兒朵窩窩”;可搓成長長的“魚魚”;用熟山藥泥和莜面混合制“山藥餅”;用熟山藥和莜面拌成小塊狀再炒制成“谷壘”;將生山藥蛋磨成糊狀和莜面掛成絲絲的“圪蛋子”;小米粥煮撥魚魚的“魚鉆沙”;莜面包野菜的“菜角”;更直接地將莜面炒熟加糖或加鹽的“炒面”等等,各具風味,百吃不厭,莜面食品常常用以待客。

歷史文化

莜麥在各地稱呼很多,如“油麥”“稞燕麥”“玉麥,“蘇魯”等?!赌绿熳觽鳌贩Q“焚麥”,《黃帝內經》稱“迦師”,《廣志》稱“折草”,《稗海博志》稱“燕麥”,《史記》稱“斯”,《唐本草》稱“麥”等等,名稱之多,說明莜麥生產在中國歷史久遠。據山西省志載,最少有2500年的歷史;最早可能起源于華北的高寒地區,后來逐漸成為北部高寒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并從唐代始,從內蒙、新疆、西藏等處被引種到俄羅斯、智利、美國等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36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小吃百科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