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餡怎么做好吃 三種美味又簡單的餃子餡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1-12 13:38   1,695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餃子餡怎么做好吃)中華的美食天下聞名,其中餃子就是歷史悠久的一種食物,深受人們的喜愛。餃子好吃的關鍵在于餃子餡,把餃子餡調好了,餃子就非常的美味。那么,餃子餡怎么做好吃?調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餃子餡怎么做好吃

大家都知道餃子餡做的好吃了,這個餃子的味道就不會差,所以餃子的成功就是餃子餡的功勞。但是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就只知道吃,不知道怎么做,下面小編教大家幾種好吃的餃子餡的做法。

一、素三鮮餡

原料:冬筍一個,香菇一斤,雞蛋3個

雞蛋3個

做法

1、把冬筍剝去殼,然后一片片切均勻,放入燒開的鍋中大約煮十分鐘左右,水中好放少量的食鹽進去同煮。煮好后把冬筍撈出來放涼,然后再把冬筍剁成碎末,放在碗里備用。

2、把香菇洗干凈后放入開水中稍微的焯一下,然后撈出來同樣也是剁成碎末狀,后跟冬筍放在一起備用。

3、將三個雞蛋放入少許鹽打勻,入油鍋翻炒,好炒碎一點,這樣容易拌餡。

4、將冬筍末、香菇末、碎雞蛋一起加入鹽(好放多些,口感比較咸為止),雞精、香油一起拌勻,拌好后放置約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包餃子了。

二、韭菜豬肉餃子餡做法

原料:豬肉、韭菜

做法

1、豬肉洗凈切成大塊,加一塊姜,白煮,水不要放太多;

2、開鍋去浮沫,開著蓋,小火煮;

3、煮到肉用筷子能處透就熟了,剩下一點又白又濃的肉湯;

4、豬肉切成小丁,到在盆里,倒入肉湯,拌均勻,讓湯吸收到肉里,好不出湯,肉湯多了可以剩下一些;

5、加入一點料酒(不能太多,餡的湯太多,也會影響味道),姜末;

6、倒入切好的韭菜(7、8毫米長),攪拌好后,倒入一些橄欖油或熟花生油,攪勻;

7、包之前,放鹽攪勻;(油把韭菜和豬肉中的水份包裹住了,再放鹽,就不容易把水殺出水來)

8、餃子皮加一個雞蛋和面,稍硬點,盡量桿得又薄又大(買現成的也可以);

9、包好后,做開水,下入餃子,鍋開了稍稍煮一下就好了(皮剛熟就出鍋,出鍋后韭菜還會自熟,所以切不可過火);

三、三鮮餃子餡

原料:海參1只、鮮蝦300克、豬肉餡300克、韭黃

韭黃

做法

1、海參放入小鍋中,加海參、料酒煮10分鐘,取出沖涼,切成丁。

2、調拌好豬肉餡,拌好后放入冰箱。

3、蝦剝殼抽去泥腸后用少許鹽抓洗一下,沖洗干凈,擦干水分、切成丁、拌上少許麻油和鹽,放冰箱中冰30分鐘以上。

4、韭黃摘好,切成小丁。

5、肉餡取出后,加入海參、蝦仁和韭黃丁拌勻,酌量加約1/2大匙的醬油和麻油,拌勻調成三鮮餡料。

調餡的注意事項

1、調餡時

如全用肉餡,要注意往肉餡里“打”水,水要慢慢加,并邊加邊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動。餡的瘦肉多,可多放些水;肥肉多要少放水。然后再加入蔥花、醬油、姜末、味精等調勻,后才放鹽。如用肉菜餡,蔬菜好用生的,要用水燙,防止維生素流失。

蔬菜剁好后如果有湯,可輕微擠一擠,以防包餃子時滲出。剁好的菜和肉餡放到一起后,不要多攪,攪多了也會出湯。出湯后,可摻些干面,冬天也可拿到室外冷一冷,油脂一凝就稠了。

出湯后,可摻些干面

2、餃子餡的肉與蔬菜比例要恰當

一般以1:1或1:0.5為宜。餃餡里適當加些蔬菜,不但味道好,而且營養更全面。同時蔬菜均屬長纖維素,可促進人體腸胃蠕動,防止節日葷食過多,影響消化吸收。

3、避免維生素的損失

為了避免維生素的損失,可將菜餡剁好后,先將菜汁擠出來,拌肉餡時再將菜汁摻到肉餡里攪拌。也可將菜餡剁好后,先用食油攪拌,后再放鹽和作料,亦可防止菜汁“殺”出來。

4、肉要剁成或絞成碎餡,將肉加少量水(或菜汁)使勁攪拌

餡的瘦肉多,可多加水,肥肉多少加水,同時,一點一點地加入醬油(有肉湯好加肉湯),邊滴邊攪拌,攪拌成糊狀后,加菜拌勻即可。這樣做的餃餡,吃時湯汁飽滿,味鮮可口。

5、在調劑餃餡時

加入少量白糖,吃餃子時,會感到有鮮香海米味。

針對羊肉餡、牛肉餡中的腥膻味,可在調制時加大姜蔥的用量,同時還可加入花椒水、黃醬等。另外,在羊肉餡、牛肉餡中加入韭菜、芹菜、洋蔥、香菜等配料,還能起到減少甚至消除腥膻味的作用。

針對羊肉餡、牛肉餡中的腥膻味,可在調制時加大姜蔥的用量

調制三鮮餡可選用雞肉、豬肉、魚肉、海參、魷魚、蝦仁、鮮貝、蟹肉、冬筍、香菇、蘑菇等等。其中的海鮮原料如果是干貨,則需先進行漲發,有的漲發后還要“喂”入味。冬筍、香菇、蘑菇等切細后,都需要汆水,然后再用于餡料的調制。

總結:閱讀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對餃子餡怎么做好吃這個問題詳細的了解了,其實吃餃子也就是吃的餃子餡,所以餃子餡好吃這個餃子也就好吃了,本文介紹的這幾種家常美味的餃子餡的做法,大家在家可以試試看。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2646.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