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反復解凍、肉類不宜反復解凍)根據實驗顯示,反復解凍的肉細菌數是未冷凍前的15倍,這個數據真是太驚人。在冷凍肉時,要注意肉類不宜反復解凍。反復解凍的肉類最好不要吃,哪些肉是最好不要吃的呢?
肉類不宜反復解凍 哪些肉不能吃 什么肉不能吃
一塊肉反復冷凍解凍四次,最后測得的菌落數,竟然是未冷凍前的15倍?日前,央視記者做出這樣的實驗結論。那么,這種結果是否有可能出現?昨天,記者采訪了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的劉登勇博士,劉登勇博士的專業是肉品加工和質量安全控制,他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所以肉解凍完還是最好一次吃掉。
反復冷凍解凍,肉變質更快?
4次解凍實驗后,細菌竟然飆升15倍
近日,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稱肉類反復冷凍解凍后,會加快肉類腐敗變質,增加細菌含量。針對這種說法,央視記者找到上海一家實驗室,將從市場上買來的鮮肉,在五天中,先進行冰箱冷凍,取出后進行解凍,觀察細菌生長的趨勢。經過反復四次冷凍和解凍后,最后一次測得的結果,是最初沒有冷凍時測試結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驚。
為什么低溫沒把細菌殺死?
解凍時細胞膜破裂,流出液體滋生細菌
那么,這一實驗結果是否有可能出現?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的劉登勇博士。劉登勇博士告訴記者,反復冷凍再解凍,是有可能出現菌落總數增加的情況的,而根據實驗所處具體環境的不同,菌落總數增加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不能說就一定會增加15倍或其他倍數。在極低溫的冷凍環境下,肉品中的微生物不是應該被凍死了嗎?為什么把冷凍完的肉取出來之后,細菌又會滋生呢?這其中又有哪些奧妙呢?
對此,劉登勇博士告訴記者,在極低溫度的情況下,肉品表面的細菌并不會被完全凍死,只是活力被暫時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從低溫環境下取出,細菌就會重新獲得有利于其生長的環境。
而在這種過程中,有一個因素尤其有助于細菌繁殖?!霸诶鋬鲞^程中,肉品中的水分會形成很多細小的冰晶,反復多次冷凍和解凍會導致冰晶不斷長大,這些冰晶會刺破細胞膜,導致細胞中的液體流出來”,劉登勇博士說,這就是為什么肉解凍后會有少量液體流出來的原因,這些細胞中的水分富含營養,會讓細菌繁殖得飛快,而每冷凍一次,就意味著細胞膜被多破壞一次,解凍后流出來的養分就會增加,所以細菌總數也會相應增加。
注水肉更易腐敗,專家教您如何鑒別
劉登勇博士還提醒市民,注水肉會更容易變質,市民要想吃上安全新鮮的肉品,一定要注意鑒別。因為肉類經過注水后,極易造成營養物質流失、微生物大量繁殖、肉質迅速下降、腐敗變質加速。對此類肉品的鑒別,劉登勇博士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經驗,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一、看“膘”
1、沒有注水的肉類:皮下脂肪無致密感,手觸摸后感覺柔軟,有彈性,無滲水。
2、注水后的肉類:皮下脂肪明顯增厚,胸腹部為虛膘,有明顯水腫感,表面濕潤,指壓彈性降低、復原緩慢或不能復原,并常伴有水樣液體滲出。
二、觀“色”
1、沒有注水的肉類:一般呈鮮紅或淡紅色,皮下脂肪和板油潔白。
2、注水后的肉類:呈粉紅色且色淡、發白,皮下脂肪輕度充血、呈粉紅色。
三、觸感
1、沒有注水的肉類:放置在空氣中時,表面易形成風干薄膜,手觸摸后濕潤感較差,移動時有明顯阻力和粘著感。
2、注水后的肉類:不易形成風干膜,手觸摸后有明顯濕潤感,移動時感覺較滑潤、阻力小。
四、化凍
1、沒有注水的肉類:放進冰箱冷凍,其表面只有冰霜附著,解凍容易,解凍后幾乎無血水析出。
2、注水后的肉類:經冷凍后表面有明顯的結冰層附著,解凍時間延長,化凍后有多量的血水析出。
延伸閱讀:?7種肉不能吃
1、別吃燒煮過度的肉
無論吃什么肉,人們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于是,高壓鍋便應運而生,用它來燉排骨等,十幾分鐘的時間,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
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工業污染對人體致癌影響占50%,而飲食的影響占35%。以前我們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致癌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爐燒肉,然后倒掉有許多化合物的肉湯,這樣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
2、不宜用熱水浸洗豬肉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于水。
當豬肉置于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同時,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干凈,不可久泡。
3、忌吃病死的豬肉
豬的胃腸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細菌,有沙門氏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在豬患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這些細菌經淋巴管進入血循環,在內臟和肌肉組織內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病豬死后的肉由于發生質的變化,蛋白質被破壞、凝固,又極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這種帶病菌的死豬肉后就可能感染發病。
如果人吃了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病死的豬肉,就可能也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高燒及其他并發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豬肉。
4、吃瘦肉也應適量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并非多多益善。
5、不要吃豆豬肉
豆豬肉也不能吃。豆豬肉是豬囊蟲寄生在豬體內引起的病致死的豬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豬肉,囊蟲會在人的小腸中發育為鉤絳蟲。
蟲卵在豬腸內孵化成細蟲,再通過腸壁進入血流,到達全身各部,會在肌肉或腦中發育成囊蟲,所以切忌食用豆豬肉。
6、忌食用高溫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
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7、不要吃肉疙瘩
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肉類放進冰箱,反復解凍會有什么影響?
肉類反復解凍還可以食用嗎?肉類反復解凍的危害是什么?如何健康食用肉類?那么,肉類反復解凍還可以食用嗎?下面小編就來講講吧。
肉類反復解凍還可以食用嗎
1、肉類反復解凍還可以食用嗎
肉類反復解凍過后不能再食用。凍肉反復解凍看似沒有什么問題,表面上和原來的時候差不多,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細菌卻變多了,所以對于這種肉的細菌增長速度是平時的15倍。細菌暴增的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其一是細菌在冰凍的情況下沒有完全死亡,當肉進行水解的時候自身的溫度就會提高,這利于細菌的生存,從而使細菌暴增,快速繁殖。其二是因為凍肉在反復解凍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外界,從而導致細菌滋生,同時肉本身的營養成分也會細菌提供生存條件。反復解凍的肉滋生的營養成分也在不斷減少,因為它易使細菌滋生,而細菌會分解肉中的翻白智,從而使肉本身的營養成分流失掉。因此,肉類反復解凍過后就不能再食用了。
2、怎樣快速解凍肉類
2.1、用鋁盆解凍凍肉
先把一個鋁盆底朝上放在桌上,然后把凍肉放在鋁盆的底上,接著再把另一個鋁盆底部朝下,輕輕地壓在凍肉上。大約壓5分鐘左右,即可解凍。
2.2、用鹽水或醋解凍
把凍肉先放在冰箱冷藏室1-2個小時,就能讓凍肉變軟。這是因為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0攝氏度左右,可以先軟化凍肉。然后可將肉放在鹽水里徹底解凍。
3、買冷凍肉要注意什么
3.1、雖然國內的凍肉一般都是一年內的,但過期肉、走私凍肉也屢見不鮮,因此買凍肉最好從超市或正規市場購買,選擇品牌產品,也不要吃路邊攤。
3.2、如果外面有包裝的,那就一定要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是否都是完整的,仔細查看。
3.3、購買時選擇沒有大量血水冰塊殘留的,此外保管不當的凍肉可能脂肪會呈現微黃,解凍后表面粘手明顯。
3.4、買小包裝的,買小包裝的凍肉,最好一次吃完,避免反復冰凍解凍。
3.5、回家立刻切好,吃不完的凍肉獨立包裝后放到冷凍室。
變質的肉食用后的危害
1、高溫并不能殺死所有細菌。肉類變質后,所滋生的細菌大量超標,這些大量超標的菌落,經高溫加熱能殺死一部分,但也有未全部殺死的可能性,這就會傷及健康。
2、變質肉會分解產生毒素。食用變質肉輕者引起腹瀉,然而更大的危害,來自肉類蛋白質分解后所產生的毒素。像胺類物質,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不僅會刺激皮膚眼睛,還會破壞消化系統,引起惡心、嘔吐、暈眩等臨床反應。
3、細菌產生代謝物。微生物大量繁殖后的代謝物也是危及健康的因素之一,比如外毒素和肉毒毒素,會破壞人體的神經中樞,抑制神經遞質釋放,導致肌肉僵硬麻痹。
如何健康食用肉類
1、廋肉,那些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通俗點說就是精肉,沒有膘的肉,但是這類肉類每天的食用量不能超過200克,過度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可以搭配瘦肉和菠菜、芹菜搭配食用,營養和口味更加給力。
2、白肉,通俗點說就是肥肉,但從專業角度上來區分的話,白肉指的是魚肉、鴨肉、雞肉、植物肉等肉類,白肉的顯著特點就是味道非常鮮美,含有豐富的肌肉纖維,深受大眾喜歡,不僅是主料的美味菜肴,也可以搭配其它食物。
3、紅肉,從專業程度上來講包括豬肉、羊肉、牛肉等一些紅色肉類。紅色是由于含有豐富的肌紅蛋白,鐵的含量也非常高,紅肉固然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紅肉相對于其它肉類而言,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生,因此要減少紅肉的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