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藥材,不但可以清熱利水,還能起到利濕退黃,消腫的作用。那么玉米須在醫學上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醫中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詳細的學習一下利水滲濕藥中關于玉米須在醫學上應用的相關知識。
玉米須
藥用
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花頭。
性味與歸經
甘、淡,平;歸膀胱、肝、膽經
甘、淡,平;歸膀胱、肝、膽經。
藥用功效
降血脂作用
玉米須煎劑對高脂血癥患者同樣具有降血脂作用,從而起到保護心腦,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 包括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 的發病率。玉米須黃酮提取物對小鼠的脂質代謝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并呈現明顯的量效關系。陳志謙用玉米須配合決烏湯治療血脂異常病人65例表明,治療后TC、LDL-C顯著下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的意義,其有效率達89.2%。
降壓作用
玉米須有擴張外周血管并具有持久的降壓作用,尤其對冷血動物的降壓作用持續時間最長,當玉米須與決烏湯合用時,其降壓作用大為增強,并且作用時間也有所延長。
降血糖作用
《中藥大辭典》記載,民間應用玉米須治療糖尿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發酵制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血糖作用。目前,國內研究較多是玉米須水提物、玉米須總皂苷和玉米須多糖的降糖作用。
利尿及抗結石形成作用
玉米須多糖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玉米須多糖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玉米須提取液對尿液中草酸鈣晶體具有抑制作用,且與提取液濃度成正相關。臨床應用玉米須對 97 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發現玉米須煎劑對泌尿系結石有一定的療效,且優于正磷酸鹽。用玉米須煎劑及西藥共同治療慢性腎炎 31 例,證明玉米須煎劑治療慢性腎炎療效確切,且無不良反應。同時玉米須煎劑在降低尿蛋白、血肌酐、防止復發等方面確有較好的療效。選取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予玉米須湯( 由玉米須、絞股藍、平地木、紅棗為君臣佐使一起煎煮而成) 治療 3 個月,初步顯示其具有一定的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作用。
毒性
《中華本草》記載玉米須毒性甲的毒性很小,對兔的致死量約為 250 mg·kg- 1( 靜脈注射) ,在此劑量時對心臟、血壓、呼吸、末梢血管、腸肌等無作用,故安全范圍較大。玉米須多糖毒性很低,無法測到 LD50,小鼠對玉米須多糖的最大耐受量為 45 g·kg- 1; 同時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確認玉米須為安全、無毒的物質,且玉米須提取物所制藥品液確認為非處方藥。
臨床應用
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膽等癥。
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滲濕消腫,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本品又能使肝膽濕熱從小便出,以利疸退黃,用治濕熱黃膽疸,可配茵陳、平地木等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應用上有所發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壓、肝炎、膽道結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癥。
處方用名
玉米須(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
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
膽道一號方(上海市第三人民醫院方):金錢草、茵陳、姜黃、雞內金、玉米須、枳實、廣玉金。治膽道結石、膽道術后綜合癥。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詳細的學習了利水滲濕藥中關于玉米須相關知識,我們知道了玉米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都有著顯著的療效,對此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編建議大家患有此類疾病還是要在醫生的診斷下科學用藥哦!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利水滲濕藥的相關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中醫中的玉米須治病方
往往人們在收獲玉米時常把玉米須扔掉,其實,玉米須也是一味良藥。在中醫認為,玉米須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消腫、降血壓、止血、利膽等作用。現代藥理學表明,玉米須水煎液具有明顯的降膽固醇、降血糖的作用;利尿作用雖沒有西藥速尿見效快,但作用卻比速尿持久,且沒有副作用。此外,深圳老中醫講,用玉米須還可用于下列諸多常見疾病:
齒齦出血 玉米須50克置保溫瓶中,以沸水沖泡,蓋悶后,1日內分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高血壓、頭昏 玉米須50克,菊花10克,煎湯。分早、晚兩次口服。
糖尿病 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食豬胰飲湯。每日1劑。
慢性前列腺炎 取玉米須6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2劑。
急性膀胱炎 取玉米須50克,車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溫服,每日2劑。
腎炎水腫 取玉米須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每日1劑。
妊娠水腫 取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2次服下,連服5天。
特發性水腫:取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劑,連續服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