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肉蓯蓉湯
主料
肉蓯蓉8克,干豆豉100克,蘿卜50克,小芋頭5個,白豆腐90克,干魚片10~20克。
輔料
大蔥、食鹽、醬油、味精、香油各適量。
豆豉肉蓯蓉湯做法
取鍋加水500毫升,入肉蓯蓉用文火煎1小時,待藥汁煎至約300毫升時,用紗布濾去藥渣,汁入干魚片,煮成湯。
豆豉壓碎,蘿卜、小芋頭切絲,一并放入煮好的肉蓯蓉魚湯中煮沸,加食鹽、醬油、白豆腐(切丁放入湯中),再加少許蔥花、味精,煮到豆腐浮上來時,離火,加香油即可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適用
適用于男子更年期性欲減退、眩暈耳鳴、口干口苦、大便不爽等。
豆豉肉蓯蓉湯功效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豆腐味甘,性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
本方可溫補腎陽、助益脾胃。
肉蓯蓉芡實兔肉湯
食材
用料:免肉100克,肉蓯蓉、芡實各30克。
做法
(1)兔肉洗凈,斬件;肉蓯蓉略浸,切片;芡實洗凈,清水浸半小時。
(2)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燙1-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
補腎澀精,抗衰延壽。本湯補腎固腎,延緩衰老。
湯中兔肉性味甘涼,功能補中益氣,健脾止渴,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健美肉"之稱。
適應癥
早衰,老年人腎虛。癥見筋骨瘦弱,腰膝冷痛,小便瀕數,或小便混濁,早衰陽萎遺泄。婦女脾腎虛弱之帶下。
注釋
其所含卵磷脂有保護血管,阻止血栓形成,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癥發生發展的作用。
肉蓯蓉性味甘咸溫,功能補腎陽,益精血,《大明本草》說它能"治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
"本品含有豐富的白色結晶物質--甘露醇,據研究報道,甘露醇在延緩皮膚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激活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脂褐質堆積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可見,含豐富甘露醇的肉蓯蓉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芡實性味甘澀平,功能健脾因腎澀精,《本草綱目》說它能"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合而為湯,既補益又防老,是健美延壽的補湯。
注意和禁忌:感冒發熱者不宜用本湯。
萸肉蓯蓉羊肉
材料
羊肉600克,山萸肉20克,肉蓯蓉20克,龍眼肉20克。
做法
將羊肉切塊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撈起洗凈后放入瓦煲中,煲至水滾,放入山萸肉、肉蓯蓉、龍眼肉和姜片,用中火煲3小時,加入細鹽調味即可服用。
功效
本品具有補腎溫陽、強壯身體的功效。
適合手足不溫、腰膝酸軟、尿頻、便秘、陽痿者服用。
龍眼肉
每100克龍眼中,水分占83%,含蛋白質1.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5克和纖維0.4克。
龍眼含有極其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此外還含有大量的鎂和銅,有補氣益血之功效,對于治療虛勞羸弱、失眠、健忘效果顯著。
果肉(干)含水分0.85%, 可溶性物質79.77%, 不溶性物質19。
39%, 灰分3.36%.可溶性物質中,有葡萄糖24。
91%、蔗糖0.22%、酸類(酒石酸)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膽堿)6.309%等。
尚含蛋白質5.6%、脂肪0.5%。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羊肉,古稱之為羝肉、羯肉。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
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
它既能御風寒,也可以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后等一切虛狀都有補益效果,適合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
其實,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適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調,即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張勇飛等專家根據《黃帝內經˙素問˙萎論》“脾主身之肌肉”原理和現代生物分子學理論,以中藥為手段,建立了以柏籽、柏葉等多味中藥組成的“JFZ—濃縮柏籽飼料”的風味添加劑,在山羊宰前60天添加飼喂“JFZ—濃縮柏籽飼料”2.5—3.0公斤,可使普通羊肉轉化為柏籽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