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手麻怎么治療 四種偏方治療頸椎病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2-28 14:43   1,849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頸椎病手麻)頸椎病是常見的疾病,主要的癥狀就是頸椎疼痛,頸椎病會帶給大家很大的疼痛感,會影響大家的生活,那么請問頸椎病手麻怎么治療?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是什么?頸椎病的治療偏方是什么?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頸椎病手麻怎么治療

1.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蓢L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A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并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2.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3.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后,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

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1

長時間辦公一族對待該類患者白領一族長期伏案工作,面對電腦經常會有感覺到頸椎僵硬的癥狀,那么一般該類患者該如何注意緩解此類癥狀呢?平時辦公1.5個小時后,抽出幾分鐘在辦公室喝個水或上廁所。中間再做一做頸椎放松保健操,讓頸肩得到放松。

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2

平常工作、生活不要讓脖子受涼;頸椎著涼是引起頸椎病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夏天的空調不要露肩吹、冬天的寒風記得戴圍巾。一旦頸椎受涼那么回家后可以通過熱敷等來緩解癥狀。

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3

堅持運動,運動是鍛煉健康頸椎的好辦法,比如:跑步、游泳、放風箏、跳繩都是不錯的選擇。

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4

自己按摩,晚上洗澡時,可以將水溫稍微調高沐浴頸椎部位,同時自己用手對頸部肌肉進行拿捏。但是按摩的手法一定要注意適度,不可因為按摩導致癥狀的加重。

頸椎病的治療偏方

藥方一

組成: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于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藥作用。

適應證:多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濕,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藥方二

組成: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用于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多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

藥方三

組成:威靈仙50g,當歸15g,細辛15g,乳香15g,姜黃15g,丹參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銅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條。

制法:將上述藥材浸泡于2000ml、75%酒精中,4天后過濾,留取藥液備用,過濾后藥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后過濾,過濾后于藥液混合攪勻。

用法:用時取藥酒加熱涂于患處。

藥方四

組成:當歸50g,川芎50g,葛根50g,紅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沒藥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澤瀉50g,丹參50g,透骨草50g,威靈仙50g,熟地黃50g,桂枝30g,麻黃30g,白芍30g,川烏30g,細辛25g,全蝎20g。

制法:將上述藥物制成細末,混勻,用時取50-100g加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鐘。

用法:外敷于頸后部。涂藥后用燈照射30分鐘,每日1次。

結語:頸椎病有許多人都得過,頸椎病的主要病因是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頸椎病會嚴重影響到大家的生活,上文詳細的講訴了頸椎病手麻怎么治療,頸椎病的好鍛煉方法以及頸椎病的治療偏方,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551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