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障礙 心理調節很重要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2-29 16:24   1,596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自我意識障礙)“我是誰,我為什么在這里,為什么我是我,這個世界到底是否是真實的?”對于自我意識障礙患者來說這些問題是每天都要面對的。那么自我意識障礙如何自我調整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在心理學中,“自我”,也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指個體對當前主觀狀態的確認。Jasper指出,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存在意識:是指人能夠對自身的存在有一個現實而又確切的體會,而不是虛無不實的。

能動性意識:是指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精神活動是受其本人而不是受他人的支配和控制。

統一性意識:是指人能夠意識到在不同的時間內,自己是同一個人,同一個“我”,而不是在不同時間內成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我”。

同一意識: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自己是一個單一的人,同樣又是一個獨立的人。

界限意識:是指意識到自己和他人或事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界限,并且體驗到自己和他人或他物之間都是相互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

自我意識障礙是指以上諸方面中的某個或幾個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致個體對自身當前主觀狀態不能正確認識,包括不能感知自身的存在,不能意識到自身是一個單一的、獨立的個體,不能正確認識現在的“我”和既往的“我”的區別,以及失去精神活動的自我支配和控制等。

自我意識完全喪失主要是由于各種疾病所致的昏睡狀態、昏迷狀態或精神錯亂狀態。但特殊形式的幾種自我意識障礙,可見于各種功能性精神病,如神經癥,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或輕度腦器質性精神病等。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自我意識障礙:

1.雙重人格:是指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體驗,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性格,也就是兩種不同的人格在同一個人身上先后交替出現。當一種人格占優勢時,另一種人格特點就完全被排除在他的意識之外。當同一個人先后現出兩種以上的人格特點時則稱為多種人格。均見于癔癥病人,如有附體病癥狀的病人,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往往以已故的親友或鄰居的“靈魂”的身份、思想、情感和語氣說話,其內容多系病人以前聽說或見過的上述已故有關人員的事情。

2.人格轉換:病人否認自己是原來的自身,而自稱是另外一個人或動物,但不一定有相應行為和語言的轉變。多見于癔癥或精神分裂癥。

3.人格解體:病人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現實體驗,覺得自己正在發生改變,已不是原來的自己。病人覺得自己是空虛的,不屬于自己的,是不真實的或自己已不復存在?;蛴X得自己是受異已的力量操縱的或成為自動的機體。人格解體多和虛無妄想有聯系??梢娪谏窠洶Y,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

4.現實解體:病人覺得周圍環境的一切都變得暗淡、模糊不清,視物好象隔了一層紗帳或隔了一堵墻,變得陌生了,疏遠了,一切失去了生機,有不真實的感覺。親人之間的感情亦變得冷漠了,缺乏感情上的聯系和關心,家庭環境和工作場所好象都已變樣,病人有身處夢境的體驗。常見于抑郁癥及精神分裂癥等。

5.被泄露感:病人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已被泄露于世以致弄得滿城風雨,人人皆知。例如精神分裂癥里的被洞悉感和思維被廣播。

6.被支配感:病人堅信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受到外力的干擾、支配、控制和操縱而自己不能主宰,甚至連其內臟活動、睡眠也受到外力的控制和操縱。因而常產生如麻、熱、痛等各種不適的感覺,病人對這種種體驗和感受往往認為是由于受到無線電、激光、紅外線、電子計算機等的影響所致,故亦稱物理影響妄想。多見于精神分裂癥。

7.自知力缺乏:自知力也稱內省力。是指個體對自身主觀狀態或精神狀態的認識能力。也應是能否正確分析判斷并指出既往與現在的自身狀態和內心體驗有何異同、自身有無精神疾病的能力。

判斷心理健康的八個標準

1、控制情緒

情緒在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開朗、自信和滿意的心情,善于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反之,經常性的抑郁、憤怒、焦躁、嫉妒等則是心理不健康的標志。當一個人心理十分健康時,他的情緒表達恰如其份,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

2、塑造人格

人格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它是一個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心理健康的目的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出一個健全的人格的人。

有一則印度諺語說: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格,人格決定命運。我們的性格和命運正是由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行動自我雕塑而成。

3、有家有業

家和事業是成年男性責任與壓力的源頭。家庭的和睦與事業的成功絕非水火不容,它們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家和萬事興”,無力“齊家”,恐怕也無力“平天下”。在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時,更應具備一個健康的心態。

4、取之有道

“君子好財,取之有道?!币环矫嬲f光明正大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說是以健康心態對待自己的私欲。在嫉妒和眼紅之外,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花花世界里的誘惑。老天總是會把機會給那些勤奮的人的。

5、了解自己

很多人都會去了解別人,了解對手,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自己,其實只有了解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才能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才能了解自己的缺陷,才能很少犯錯誤,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6、面對現實

我們可能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我們的工作可能也不盡如人意;我們的愛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體貼入微;我們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聰明伶俐、順從聽話;我們也可能正在遭遇著挫折和磨難……但是,我們只有先正視這一切,接受這一切,在此基礎上,才有改變的可能性。只有認清現實,接受現實,腳踏實地,我們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7、善與人處

人生活在由他人構成的社會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離開了他人,離開他人的幫助,人將無法生存。有心理學家統計,人生80%左右的煩惱都與自己的人際環境有關。對別人吹毛求疵,動輒向他人發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都將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8、承擔責任

除了襁褓中的嬰兒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工作。兒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擔家庭和社會的重擔,在工作中獲得謀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認和樂趣。所以,失業給成人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會使人喪失價值感,帶來心理危機。能夠勇敢地承擔責任、從工作中得到樂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結語:擁有一健康的心理對人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你真的心理健康嗎?看了文章的有關心理健康標準后你還認定自己的心理健康嗎?如何去保持心理健康?參考文中的這些方法,努力讓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吧。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5540.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