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節氣,也是一個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的節氣。在我國,每個傳統節氣都有相應的風俗習慣,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來看看立春有什么古老風俗吧。
立春有什么古老風俗
1.咬春
立春之日,民間講究吃蘿卜,又稱啃春。因為蘿卜的味道比較辣,源于古人咬草根可以做的意思。
東北人講究時令食品,立春之日要吃春餅。春天,立春的這一天,人們從一大早起就扛著包袱,在小巷里喊著:蘿卜梨。很久以前,即使是最貧窮的家庭也會買一個蘿卜給他們的孩子咀嚼。
2.吃春餅春卷
立春之日,仍有吃春餅春卷的民俗。據古籍記載,春餅和萵苣在立春日被稱為春菜。春餅是用小麥粉烘烤或蒸熟的煎餅,包裹著豆芽、韭菜、粉絲等油炸蔬菜。
春餅的特點是薄而軟,形狀可大可小,依個人喜好而定。
3.鞭春牛
鞭春牛也稱為鞭土牛,它的起源比較早,然后被流傳下來,一直保存至今。又名搶春,意思就是誰搶到牛頭,誰就有福氣。
4.寫春貼,做春福
春貼是立春時用來裝飾房屋的。每當立春,人們都喜歡在紅紙上寫下宜春兩個字,然后貼在門上。這種風俗早在晉代荊楚地區就有了。據史料記載,北宋司馬光、歐陽修也曾寫過類似絕句的春貼。人們在紅紙上寫上新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興旺發達的吉祥字,或春、福、壽等吉祥字,貼在門框、窗戶或門外。把姜太公一樣的彈簧貼貼在嘴上,以為可以保護康泰和吉祥。
以上是關于立春有什么古老風俗的相關內容。今年立春的時間比較早,在正月里面就立春了。立春就預示著春天就要到了,人們可以外出活動了,立春以后天氣也會慢慢變暖,逐漸回升,萬物也都開始復蘇,一切都要變得重新充滿生機,變得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