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臭豆腐

 小吃百科   2017-11-02 08:11   2,589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紹興臭豆腐

簡介

紹興的臭豆腐,在魯迅的筆下名揚海內外,紹興的臭豆腐代表要數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和魯迅紀念觀的三味臭豆腐。

臭豆腐是紹興美食的必修課,但對大多數外地人來說也是最難過的關,它是用莧菜梗汁浸制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較多見,因為吃起來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細品品其實鮮味無窮。愛吃的是聞臭而動,不愛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個中高手吃起來是不用加任何調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現在杭州也有臭豆腐,偶爾也可以解解相思,不過總覺得不如紹興小弄堂里的夠味,笑瞇瞇的老人守著暖烘烘的爐子,窄窄的巷子里是年長日久的安寧的味道。

紹興臭豆腐

歷史文化

臭豆腐是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民間休閑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最風光的時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后豪情大發,揮筆題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揚天下,據歷史考證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

做法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還是那一壇好鹵,鹵的制作方法極其復雜,不僅僅是用新鮮蔬菜腌制讓其自然發酵,而是在其腌制和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各種香料精心調制,沒有幾年的時間不敢稱老鹵或好鹵,只能稱為清鹵,一壇好的鹵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頭。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鹵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生產工藝: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后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后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后,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后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后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后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鉆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后,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后即成鹵水。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604.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小吃百科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