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色小吃:生魚片(刺身)
簡介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鲙,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生魚片起源于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后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生魚片制作簡單,食用可口,營養豐富。但同時也從兩個方面來權衡利弊:從營養學角度說,生魚片沒有經過傳統的炒、炸、蒸等烹飪方法,因此營養物質完全沒有流失,是一道極富營養的菜肴,但是從衛生角度考慮,如果生魚片沒有經過很好地處理,會成為人們患傳染病的根源。
日本刺身:日本生魚片稱為刺身,一般都是用新鮮海魚、海貝制作,蘸以醬油、山葵等,是日本菜中接近最清淡的菜式,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菜式之一。
生魚片(日語中叫"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食品。江戶時代以前,生魚片主要以鯛魚、鲆魚、鰈魚、鱸魚為材料,這些魚肉都是白色的。明治以后,肉呈紅色的金槍魚,鰹魚成了生魚片的上等材料。日本人把貝類、龍蝦等切成薄片,也叫"刺身"。其中河豚魚是生魚片中的佼佼者。
切生魚片的刀是特制的,且不能沾水,烹調師傅能用這刀把魚肉切得很薄。選擇的魚肉一定要新鮮,不少日本人認為生魚片真正好吃是在殺了數小時之后。這是因為氨基酸在死魚僵硬后達到最高點。當然也有日本人認為用生魚宰殺后馬上做成的生魚片好吃是由于僵直前的魚肉有脆感。
吃生魚片要以綠色芥末和醬油作佐料。芥末是一種有特殊的沖鼻辛辣味的調料,既殺菌,又開胃,深得日本人的喜愛。生魚片盤中還經常點綴著白蘿卜絲,海草,紫蘇花等,體現出日本人親近自然的食文化。
日本國菜為生魚片。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
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さしみ 刺身)。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制,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撈現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
下面介紹一下生魚片的制作方法。其實,只要掌握了生魚片的選料、刀工、裝盤、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魚片并不難。
選料
制作生魚片的原料較為廣泛,但以深海產的魚類及其它海產品為主。如魚類有三文魚、旗魚、鱸魚、鮪魚等;甲殼類有海膽蝦、龍蝦等;貝類有鮑魚、牡蠣、赤貝、北極貝等。生魚片的選料非常嚴格,應保證原料的新鮮、潔凈、無污染。
刀工
加工生魚片的刀工頗為講究,所采用的刀法應因料制宜,靈活掌握。但無論采用哪種刀法,都必須頂刀切,且刀與原料要呈90°夾角。例如,取一塊無骨刺、無皮的三文魚肉,平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魚肉,右手持刀垂直向下,用推刀法頂刀將魚肉一片片切下。注意,切魚片時不可在切到一半時回刀,以保證魚片的整齊、光潔、美觀。標準的生魚片以厚約3毫米為宜,且每片的重量在8~10克之間。
裝盤
美觀的造型是生魚片的一大特色,故裝盤這道工序尤為重要。生魚片多選用半圓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鮮的番芫荽、紫蘇葉、薄荷葉、海草、菊花、黃瓜花、生姜片、細蘿卜絲、酸橘等作配飾料。這些配飾料既可作裝飾和點綴,又可起到去腥增鮮、增進食欲的作用。例如,先在盤中鋪好紫蘇葉?或生菜葉 ,再將切好的三文魚片以5~7片為一組?一人量 ,擺在紫蘇葉上,旁邊用細蘿卜絲、番芫荽、黃瓜花等錯落有致地進行點綴,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
佐味
綠芥末?音“瓦沙比”(わさび) 和日本濃口醬油是生魚片的主要佐味調料,常用的綠芥末又有粉狀和膏狀兩種。粉狀芥末的調制方法是,將粉狀芥末與水以1∶2的比例調勻,再密封3分鐘,待產生芥末獨有的刺激辣味時,即可盛入味碟內。膏狀芥末是成品,使用時直接擠入味碟內即可。
這里順便談一下生魚片的食用方法:裝好盤的生魚片上桌以后,食者先取一只小的空盤,再取一只裝有綠芥末的味碟和一只裝有日本濃口醬油的味碟,然后用筷子夾一片生魚片放在空盤中,先將少許綠芥末涂在魚片上,并將魚片折疊,再將魚片蘸上少許濃口醬油,然后送入口中即可。
下面以一款“日式三文魚生”4人量為例,講講生魚片的具體制法。
原料:挪威三文魚凈肉300克 生姜2片 日式姜2塊 紫蘇葉或生菜葉 、黃瓜花、番芫荽、日本綠芥末膏、日本濃口醬油各適量
制法:
1.三文魚凈肉切成厚約3毫米的片,呈扇形疊擺在鋪有紫蘇葉的盤中;生姜切細末;日式姜切成片狀,浸泡在冰水中備用。
2.把切好的姜末撒在盤中生魚片上,在魚片旁邊擺上瀝凈水分的日式姜片,并用黃瓜花、番芫荽稍加點綴。
3.將日本綠芥末膏擠在一個味碟內,再把日本濃口醬油裝入另一個味碟內,然后隨裝好盤的生魚片一同上桌,即成。
注意
生魚片雖然味道鮮美,但防疫專家提醒,生魚片中寄生有華支睪吸蟲等多種魚源性寄生蟲,感染華支睪吸蟲會導致肝細胞壞死,誘發肝硬化和肝癌。
據衛生部寄生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金祥介紹,食用生魚片、涮魚片等很容易感染華支睪吸蟲寄生蟲病,華支睪吸蟲進入人體后就寄生在膽囊內,會引起膽囊發炎和 膽道堵塞,從而使肝細胞壞死,誘發肝硬化和肝癌。食用生魚片還會感染異形科吸蟲、棘口科吸蟲、東方次睪吸蟲等寄生蟲病。食用生魚片主要在廣東沿海一帶,因食用生魚片感染華支睪吸蟲的病例已大幅上升。
據介紹,食用生魚片和未煮熟的魚還會感染顎口線蟲病。顎口線蟲進入人體后會在皮膚、內臟到處移行,引起發燒、局部腫塊,鉆進臟器則會引起嚴重病變。全國感染顎口線蟲病例已經增加3倍多。
肺吸蟲病是另一種常見的食源性寄生蟲病。據專家介紹,肺吸蟲病感染主要是食用淡水螃蟹和蟲刺蛄引起的。感染肺吸蟲病會咳嗽、胸痛,引起胸部積液和胸膜炎。而食用螺螄,尤其是福壽螺和大蝸牛會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據專家介紹,廣州管圓線蟲幼蟲大量進入腦部后,會引起劇烈的頭疼、嘔吐、嗜睡,并伴有脖子硬等腦炎、腦膜炎癥狀,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廣州管圓線蟲病在我國大陸過去極為罕見,1996年前只發現3例,但自1997年以來就已猛增至近100例。
專家還特別指出,食用青蛙、蛇會引起曼氏迭宮絳蟲和裂頭蚴感染,吃蛙肉、蛇肉,吞蛇膽、喝蛇血的人越來越多,曼氏迭宮絳蟲和裂頭蚴感染病例也不斷出現。
為了防止食入寄生蟲及病毒,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都不要吃生的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