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吃:西藏風干肉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9-12 13:05   2,400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西藏特色小吃-西藏風干肉:風干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常見于西藏和內蒙古西北地區的食品。每年年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和草原上的牧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干,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食用。經過風干之后,肉質松脆,口味獨特。

西藏風干肉

簡介

風干的牛羊肉,是藏民喜歡的食品。一般在每年冬天,往往是11月底做。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塊串上,或用竹籠掛在帳房、屋檐下的陰涼處,使之冰凍風干,自然脫去水分,第二年3月后取下烤食或生食均可,味道鮮美。

歷史文化

西藏人普遍愛吃肉,肉以牦牛肉、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他們不愛吃山羊肉,認為山羊肉傷腎。諺語也說:“山羊肉上不了席?!惫啡飧俏鞑厝松類和唇^的,罵人“吃狗肉的”,是非常嚴重的事。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這與這個民族虔信佛教、忌諱殺生有關。而且,魚往往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宰殺牲畜多在初冬進行,此時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凍。宰牛的方法,主要為悶死,目的是使血留在體內。殺羊時先纏住4腳,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臟。肉有生吃、風干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挑選最可口的部位,頻頻切割,并用刀尖挑進嘴里。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術非常嫻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節奏。一大塊帶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凈凈,只剩一副骨架?,F在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干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高寒,干肉可以經年不壞。干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保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雪風里吹干。西藏最著名的干肉產在羊卓雍湖邊,稱為“羊卓干素”,酥油清潤,再蘸辣椒鹽粉,吃一次準讓你終生難忘。

做法:

每年年底,往往是十一月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干,既去水份,又保持鮮味。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以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鮮美的。經過風干之后,肉質松脆,口味獨特,令食者回味無窮。

一般的餐館制作方法為:把肉先用鹽腌制一天,放入調料再腌制一天,放入風干房內進行風干、熏烤。

制作材料

主料:牛肉(后腿)400克

調料:鹽3克,醋20克,白砂糖30克,花生油30克

制作步驟

1.牛肉(后腿牛肉)剔去筋膜,片刀為大薄片,鋪曬在簸箕上,放在通風地方,2至3小時即干燥。

2.炒鍋置于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四成熱時,放入干牛肉泡炸3分鐘(油溫要過高),撈出瀝油。

3.鹽、醋、糖放在小碗中調化,炸后的肉用手輕輕砸了成2至3厘米小塊,回入鍋中,烹淋上糖醋汁,顛鍋均勻淋入芝麻油,即可裝盤上桌。

制作要訣

1.風干肉一次可制數斤,但要晾干后才能收藏保存

2.炸制時求酥不要焦,掌握好火候。

3.味型還可以調成汁水蘸食。

風干肉和生肉

西藏普遍愛吃肉,肉以牦牛肉、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他們不愛吃山羊肉,認為山羊肉傷腎。諺語也說:“山羊肉上不了席?!惫啡飧俏?深惡痛絕的,罵人“吃狗肉的”,是非常嚴重的事。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這與這個民族虔信佛教、忌諱殺生有關。而且,魚往往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

宰殺牲畜多在初冬進行,此時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凍。宰牛的方法,主要為悶死,目的是使血留在體內。殺羊時先纏住4腳,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臟。肉有生吃、風干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

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挑選最可口的部位,頻頻切割,并用刀尖挑進嘴里。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術非常嫻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節奏。一大塊帶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凈凈,只剩一副骨架?,F在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干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高寒,干肉可以經年不壞。干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保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雪風里吹干。西藏最著名的干肉產在羊卓雍湖邊,稱為“羊卓干素”,酥油清潤,再蘸辣椒鹽粉,吃一次準讓你終生難忘。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835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