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烏魚蛋湯的做法其實是很簡單的,它是美食菜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菜。其實不一定要看酸辣烏魚蛋湯的視頻才能學會做法,只要認真的閱讀下文還是蠻簡單的。但是怎么做酸辣烏魚蛋湯更好吃呢?
酸辣烏魚蛋湯
主料:烏魚蛋、雞蛋。
主料:烏魚蛋、雞蛋
輔料:香菜、蔥、姜、醬油、精鹽、淀粉、米醋、胡椒粉、雞精、香油。
烹飪方法
1、烏魚蛋用沸水煮透,撈出后用涼水過涼,然后用手撕成片,再洗凈泥沙,下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
2、香菜洗凈,切段。
3、蔥、姜切絲。
4、鍋置火上,加入清湯,下入焯過的烏魚蛋,再加醬油、精鹽調好口味,沸后用淀粉勾成米湯狀的芡,再將打散的蛋液徐徐淋入,后加入米醋、胡椒粉、雞精、香油、蔥絲、姜絲,離火后分裝在小湯碗內,撒上香菜即可。
這道湯在制作時加入了胡椒粉和米醋,口味上以酸辣為主,并且突出其有營養的特點,鮮香濃郁,食用后酣暢淋漓,很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原料
1.主料:竹蓀25克、清湯1500克。
2.配料:烏魚蛋50克、檸檬4個。
3.調料:精鹽、味精、玉米粉、胡椒粉、水淀粉、香菜葉。
制作過程
1.干竹蓀用水泡發,撈出后擠凈水分,斜刀切成一寸長、五分寬的條,再用玉米粉拌勻,30分鐘后,用水沖洗干凈,瀝凈水分。烏魚蛋用沸水煮透,撈出后,用涼水過涼,然后用手撕成片,并洗凈泥沙,再下入沸水鍋內氽一下撈出。檸檬洗凈,取一個碗,把3個檸檬的汁擠到碗里,另一個檸檬切成薄片,香菜葉洗凈。
檸檬洗凈,取一個碗
2.取一口鍋置旺火上,將清湯倒入鍋里燒沸,然后把竹蓀、烏魚蛋放入清湯煮透,加入精鹽、胡椒粉,再用水淀粉勾成玻璃芡,將碗里檸檬汁倒入鍋內,加入味精和檸檬片,調好口味,上席時,每個湯碗里盛一片檸檬片,放幾片香菜葉。
營養價值
竹蓀營養價值較高,含有人體所需要的19種氨基酸,谷氨酸的含量較多,是竹蓀味道鮮美的原因。此外,竹蓀中還含多種酶和高分子糖,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常食用竹蓀有利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
檸檬中有機酸含量豐富,味道極酸,含酸量高達6.4%。有檸檬酸、蘋果酸、奎寧酸、葉酸、煙酸等,還含有糖類、橙皮甙、柚皮甙、香豆精、揮發油、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根據現代醫學研究,檸檬中的大量檸檬酸可預防泌尿系統結石形成,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療佳品。檸檬還能防止和消除皮膚色素沉著,廣泛應用于護膚潤發,有“美容水果”之稱。傳統營養學認為,檸檬性味甘、酸、平,入肝、胃經,有生津止渴、袪暑、安胎、和胃之功,用于胃熱齒黃、發枯不榮,去粉刺、口臭,能減肥,防止血凝。
檸檬還能防止和消除皮膚色素沉著
烏魚蛋每100克含蛋白質約14.1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1.4克,維生素E10.54毫克以及多種礦物質。此湯菜的搭配對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黑魚蛋湯的做法
材料
黑魚一條,蔥末5克,姜片5克,鹽10克,胡椒粉5克,蒜粒10克,豬油15克,雞蛋2只打散備用。
做法
1.魚洗凈,中間用刀平均的分幾刀,但不斷開。
2.鍋中放油,燒熱,下入蔥,姜,魚煸炒。
3.加入熱水,沒入魚身。
4.一勺子豬油,湯會比較白。
5.下入蒜10克。
下入蒜10克
6.魚湯翻滾后,去掉浮末。
7.打入雞蛋液,少煮片刻。
8.加入鹽。
9.以及胡椒粉起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酸辣烏魚蛋湯的相關內容,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烏魚蛋湯的做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文中還提到了檸檬竹蓀烏魚蛋湯的做法,它可以有效的預防三高哦,所以大家可以多學習學習。
烏魚蛋
【出處】出自《藥性考》;《綱目拾遺》:烏魚蛋,產登萊。乃烏賊腹中卵也?!端幮钥肌芬詾榧葱埕~白。
【拼音名】Wū Yú Dàn
【英文名】cuttlefish roe
【別名】針烏賊、金烏賊
【來源】
藥材基源: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和金烏賊等的纏卵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2.Sepia esculenta Hoyle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間采撈,洗凈,加工干燥即成。
【原形態】
1.無針烏賊,軟體中等大,背腹扁,胴部卵圓形,一般長約157mm,約為寬的2倍。頭部長約29mm,眼大,眼后有橢圓形的嗅覺陷,頭部中央有口,口吸周圍有腕4對和觸腕1對。各腕長度相近,順序為4>1>3>2,內側有吸盤4行,吸盤大小相似,吸盤腔壁上的角質環外緣具尖錐形小齒;惟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為生殖腕,特點是基部約占全腕1/3處的吸盤特小,中部和頂部吸盤正常。觸腕長度一般超過胴長,觸腕穗狹小,長約40 ,其上有吸盤20行,大小相近,其角質環外緣具方圓形小齒。頭部的腹面有一漏斗器,漏斗管下方體內的墨囊相通,可由漏斗排出黑液御敵。生活時,胴背有明顯的白花斑,雄者斑大,雌者斑小。胴部兩側有肉鰭,全緣,前端較狹,向后漸寬,左、右兩鰭在末端分離。胴后腹面末端有一腺孔,捕獲后常有紅褐色液體流出。外套腔背面的內殼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3倍,角質緣發達,末端形成角質板,橫紋面呈水波形,末端無骨針。
2.金烏賊,體中等大,胴部卵圓形,一般長約200mm,約為寬的1.5倍,頭部長約30mm,腕序為4>1>3>2,吸盤4行,其角質環外緣具不規則的鈍形小齒,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為生殖腕,特點是基部7列、8列吸盤正常,至9-15列吸盤突然變小,向上的吸盤又正常。觸腔略超過胴長,觸腕穗呈半月形,約為全腕長度的1/5。吸盤小而密,約10行,大小相近。生活時體表黃褐色,胴背具棕紫色和乳白色相間的細斑,雄性胴背具金黃色的波狀橫紋,但在生殖季節常顯出若干不規則的藍綠色橫紋,腹部由乳白色變成 金綠色,非常鮮艷。內殼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5 倍,背面凸,有堅硬的石灰質粒狀突起,腹面石灰質松軟,中央有一條縱溝,橫紋面具環形生長的橫紋。末端骨針粗壯。
3.針烏賊,體較小胴部狹瘦,后端尖細,一般長約90mm,約為寬的2倍,鰭窄,頭部長約12mm。雌雄異形顯著,雄性胴部瘦長呈圓錐形,腕序為2>4>1>3,其中第2對腕約為其他各腕長度的2倍以上,且極粗壯,頂端圓,外側有紫色環紋,腕下面2/3處吸盤為4行,余為2行;雌性胴部胱肥短,腕序為2>1>4>3,第2對和第3對腕相似,下面3/5處吸盤為4行,余為2行。兩性的第1對和第3對腕吸盤為4行,頂端吸盤為2行;兩性的第4對腕吸盤均為4行,兩性的吸盤角質環外緣,基本無齒,惟尖端小吸盤略具方形小齒。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頂端吸盤極小。觸腕細長 ,超過胴長,觸腕穗短小,約占全腕長度的1/10,吸盤7-8行,大小懸殊,中央4行大。生活時背部有極細的黃色斑點。雄性內殼長為寬的6倍;雌性內殼長為寬的4倍,角質緣很窄,背面突起極細小,中央有一條縱肋,末端骨針尖銳。
4.白斑烏賊,體型較大,胴部卵圓形,一般長約300mm,約為寬度的1.8倍,肉鰭大寬度小于胴寬的1/4,位于兩側,全緣,末端分離,腕序為4>3>2>1,吸盤4行,基部的部分吸盤角質環外緣具密休愈合的鈍頭小齒;頂部的部分吸盤具分離小齒。生活時胴背黃褐色,具細白斑。內殼厚大,長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5倍,背面顆粒粗大,腹面前凸后凹,橫紋面中央有一條淺溝,末端骨針粗壯。
5.虎斑烏賊,體型較大,與白斑烏賊相似,主要差別是本種腕基部吸盤角質環外緣光滑無齒,但具很多細紋;頂部吸盤則具有密集的鈍形小齒。生活時,體黃褐色,胴背有褐色波狀斑紋,狀如虎斑。內鰭與胴背交界處環繞著一圈天藍色的鑲邊。
6.擬目烏賊,體型較大,與白斑烏賊相似,并要差別是腕序為4>1>3>2。生活時,胴背黃褐色 ,并有明顯的眼狀白斑。觸腕長,超過頭長和胴長之和。內殼的橫紋面較短。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1.棲息于海底,每年春、夏季之際,從越冬的深處向島嶼附近淺水處洄游。產卵適溫為16-19℃,卵多產在海藻叢中,有黑色膠膜包被,葡萄狀,長徑6-7mm,以月余孵出的稚仔,背斑明顯,活動性強。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2.生態與無針烏賊相似,唯卵子灰白色,梨形,徑長11-12mm,孵化期約需1個月,孵出的稚仔背部黃褐色具紫色素與成體相似,但活動力較弱,常潛伏于海底。當年能長成,翌年春季開始產卵,產卵后親體大多死亡。
3.生活于近海,有集群性,游泳力強。每年4月進行繁殖。
4.為熱鬧帶外海性種類。
5.為熱帶外海性種類。
6.為熱帶外海性種類。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于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產量大。
2.我國分布于北方沿海,山東南部沿海產量較大。
3.我國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島以北沿海。
4.我國分布于東南沿海。
5.分布于臺灣、福建、廣東等沿海。
6.分布于福建南部及廣東沿海。
【性味】味咸;性平
【歸經】胃;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主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30g。
【各家論述】《藥性考》:開胃利水。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