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面魚魚
簡介
高梁面魚魚,本是忻州地區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近年來一些賓館、飯店,捕拾民風,將其發展成了招待內外游客的風味食品。
這在晉北的忻州、定襄、五臺、原平、代縣一帶是家常飯。主婦們將和好的面擠成棗樣大小的劑子,兩手同時從大案兩頭搓起,成細若香頭的小魚,蒸好澆上湯菜食之。若是時間緊,來不及搓魚,便捏成很薄的紅面殼殼。要么掰成塊加菜拌食、要么切條,用雞蛋、酸菜炒食,同樣令人垂涎。過去村里孩子玩餓了,取一個紅面殼殼,在里邊倒一點鹽醋,滴一點食油,從邊上掰一塊蘸點鹽醋吃,吃到最后,鹽醋、殼殼來個一口香,老百姓叫“油鹽蘸窩窩”。
做法
高粱面魚魚,是用普通高粱經過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開水和好,人工搓成的。其做法是在面案兩頭各擺五塊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兩手掌按壓和搓動,由遠及近,逐漸靠攏,觀之手下10條魚魚兒由短變長,匯成一片。搓成的魚魚兒一般有高粱米粗細,盤起來放在一起長短一致,粗細均勻。高粱魚魚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紅柿湯調和,清爽利口,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