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元宵
簡介
元宵是我國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山西省內的元宵尤以南門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霍泉水澆灌的糯米品質優良的緣故。據說,這種糯米曾與“沁州黃”小米共同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
洪洞桂花元宵不同于湯圓,湯圓中加入豬油等以達到湯圓的滑口,大量食用會產生膩味感,而洪洞桂花元宵制作中采用“滾”“粘”“顛”等方式,讓內陷在 “簸籮中自然的被元宵面粉包裹,形成均勻的圓形,這種制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元宵面和內陷的營養成份,也能保證元宵面的“黏”“香”“甜,達到入口即溶,外嫩里香的效果。
歷史文化
說起元宵,就要提到山西,說起山西的元宵就不得不提起山西洪洞的桂花元宵。洪洞桂花元宵的制作和工藝,這就要談起60年代洪洞縣甜食部,洪洞縣甜食部是一個專門制作粽子、元宵、醪糟等甜食的部門,由洪洞縣飲食業服務公司直屬管理。當時的元宵和粽子統一由這個部門制作和出售,在當時,元宵是人們逢年過節畢吃的一種美食,或許是因為元宵能給人們帶來的更多的祝愿與希望。根據甜食部當時的技術師傅姚師傅回憶,每年的元宵節是元宵售賣最瘋狂的一天,僅正月十五當天就可以售賣70W顆元宵,人們排隊爭先購買,做元宵的師傅是幾天幾夜的不休息來制作,都無法滿足人們的購買??梢姽鸹ㄔ诤槎纯h具有著良好的口碑,深受群眾們喜愛。但隨著現代自動化的不斷進步,南方湯圓的宣傳和批量制作,北方的手工元宵逐漸的被遺忘,現在只有一些山西和陜西的一些城市才能見到手工制作元宵的小作坊,目前還在洪洞縣繼續運作的作坊也只有姚師傅一家了
做法
【原料】
濕糯米面500克,水50克左右(水溫:四季均用冷水),白糖150克,桂花30克,玫瑰15克,芝麻50克,桃仁50克,青紅絲30克,飴糖15克。
【制法】
1.將白糖用搟杖軋碎,放入盆內,加上桂花、玫瑰、芝麻、桃仁、青紅絲,調拌均勻成餡。另把飴糖上火熬開后澆入餡內,用手搓勻,上模(模子系鐵皮制成的四方框,長、寬約57厘米,高約1.5厘米)攤開用搟杖軋緊,密度均勻后將模子取下,一手用尺逼住軋緊的餡,一手用刀劃成縱橫約1.5厘米見方的塊。倒入笸籮內,用手拉住笸籮前后推拉,翻滾成圓形后,放笊籬內(澆)上一次涼水,再倒入笸籮內加上50克糯米面,前后推滾7--8下,使糯米面均粘在糖餡上,再放入笊籬過一次水,倒入笸籮內加糯米面再推拉滾粘,如此反復數次,直至糯米面粘完,滾圓,即成元宵。
2.可以煮食,也可放在熱油瓢中炸食??筛鶕痴呦埠枚?。煮食者連湯帶元宵有吃有喝,炸食者蘸以白糖更加香甜。同時也常見于席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