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羊湯
簡介
臨汾羊湯,歷史悠久,味道獨特,羊湯館遍布于臨汾城內的大街小巷。
臨汾羊湯的歷史可以追溯北魏時期拓跋氏時期,延續到現在可以說是幾千年的歷史?,F在聞名坊間巷內的可以說只剩下三大老字號:曲沃羊湯、臨汾婆婆神羊湯、趙城羊湯。各家各有風味,食客挑剔到極致也不能區分誰家的羊湯乃極品。
歷史文化
曲沃羊湯
說起曲沃羊湯的來歷,坊間有兩種版本,一種相傳是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入中原途經山西曲沃時,他覺得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丟棄,覺得非常可惜,行軍打仗軍糧可是相當珍貴,于是就收拾起來,認真掏洗加工,并把羊骨剁斷放入鍋中一起煮制,配上花椒、大蔥、辣椒等佐料,果然味鮮好吃,從此成為民間小吃。
另一種說法是北魏時期拓跋氏遷移到山西后,他們吃了羊肉把羊骨頭就拋棄了,當地漢人就把羊骨頭撿回去以后熬成湯,發現又美味還能強身(補充營養),所以就這樣慢慢繁衍下來,曲沃這種熬制羊湯的方法已經延續了1500年。后來越多人考證偏向于第二種說法,可謂曲沃是羊湯的發源地。
幾乎每個曲沃羊湯店都有這樣一個或幾個熬制羊湯的大鐵鍋,鐵鍋里常時間煮的是羊骨架、羊頭腦、羊下水及羊肉,直到煮出乳白色的湯為止。熬出的湯是乳白色的,發粘,看上去很漂亮。曲沃羊湯熬出最佳的乳白湯汁最關鍵是衛生:任何骨架,羊肉,頭蹄,下水在入熬湯大鍋之前必須要洗凈,同時先起舊后入新加入骨架。曲沃羊湯更特別的一點是配料羊油辣椒,它是把羊油燒熱,稍涼一下灌入盛裝在皿器辣椒面中,邊燒邊攪動。愛吃辣的食客在享受羊湯的時候可以放點羊油辣椒更添美味。
曲沃羊湯能熬成乳白色與當地的水有關,喝羊湯講究熱、辣、咸,外地人要想喝到正宗曲沃羊湯還必須親自到那里,邊吃美食邊游覽美景。
趙城羊湯
趙城羊湯做法與曲沃羊湯略有不同,叫法也就不一樣,當地人稱“羊雜碎”。之所以這樣叫,是因其原料有特色之處。羊雜碎,貴在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就沒滋味。羊的頭蹄血肺、心肝肚腸集于一鍋,形色繁多,肉質各異,味道酸辣兼宜,無腥不膩,湯鮮味美,入口生津,營養豐富。
羊雜燴是洪洞縣的特產,最早出現于元代。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諸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ń贰⑽毒?、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
趙城羊湯對烹飪技術要求很嚴,制作方法更是有講究。羊下水需要用刀切成式樣不同的片、塊、絲、條、肚、條。心肝血肺要搭配勻稱。雜碎入鍋,文火熬燴,再配上細粉絲。食客可以按照個人口味佐以辣面、香菜、蔥絲、姜粉等。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香氣四溢,食后余味無穹,食著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體生熱,一碗吃完,則熱汗淋漓。既經濟實惠,又食用方便。推薦食客前往迎春街上的一家趙城羊湯,味道正宗。從火車站出來步行五十米左右邊可享受美味。
婆婆神羊湯
婆婆神羊湯在臨汾城區里很出名,婆婆神羊湯開張已經有二十多年,也是最受臨汾人歡迎的羊湯之一,以店主姐妹倆的家鄉金殿鎮婆婆神村命名。
婆婆神羊湯最大特點是濃白的湯,手指粗的粉條,純正的羊血,羊湯全部用羊的骨架精心熬制,羊肉全部是專人獨家供貨,保證新鮮肥嫩。羊肉、羊肚、下水另外單獨煮,怕把湯串味,所有羊肉羊雜全部切成大片,用自制柳條篩子過篩,碎的羊肉羊雜全部倒掉,粉條由專門廠家用優質地瓜粉制作,幾十種羊湯料秘方配制,味道濃、咸、鮮、香,而且婆婆神羊湯已注冊了商標。
婆婆神羊湯,那醇厚的味道,那大片的羊肉,那筋道的粉條,配上剛出爐子的松軟可口油酥燒餅,那感覺簡直比吃到滿漢全席還要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