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預示著春天就要到來,萬物復蘇的時刻即將來臨。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它也有自己的來歷和意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立春的來歷和意義是什么吧。
立春的來歷和意義
一、立春的來歷
自從秦朝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很早以前的人們只知道打獵,不知道種田,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后來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人們這才開始學會種莊稼,日子才慢慢變得好起來。從此以后,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關心農事,在立春的時候天子親率三公九卿、攜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貋碇?,還會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二、立春的意義
立春的象征意義是春天的開始,風和日暖,萬物復蘇。在立春這一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開始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便由此開始了。在古代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傳說,據說在立春快要到來的時候,當地的縣官就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再把羽毛和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的時候,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表明這個時刻就是立春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放鞭炮慶祝,以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農歷立春節氣將至,我國民間還有立春給小孩佩戴春雞的習俗,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
關于立春的來歷和含義,上面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早期我國以農業為主,所以在時節方面也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一件事,立春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可以進行農作物活動了,所以立春也是具有很久遠的歷史了。立春也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人們可以進行戶外活動,春游,踏青等,一切都將充滿生機,是非常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