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習慣在煮粥的時候放入一些食用堿,據說這樣煮出來的粥會更好吃。那么到底煮粥什么時候放堿是最合適的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關于煮粥放堿的一些日常小知識。
一、煮粥什么時候放堿
粥煮開之后
煮粥的時候,不要過早的放堿,先把米和水放入鍋中煮,當水煮開之后,米開始有點慢慢化開的時候,再放入適量的食用堿,不要放太多,一克左右就可以了,這樣煮出來的粥會比較好。當然如果似于皮蛋瘦肉粥的話,那么最好是在肉和皮蛋都煮好之前,再把堿放進去,這樣不會破壞皮蛋的營養成分。
二、煮粥放堿的好處有哪些
1.粥更加濃稠
在外面的飯店或者是早餐店吃到的粥特別的濃稠,但是自己家里煮出來的粥,發現就跟清湯寡水一樣,就是因為他們在粥里面放了食用堿。放了食用堿之后,煮出來的粥會特別濃稠一些,所以喜歡喝稍微濃稠一些的粥的話,可以適量的放食用堿。
2.不容易溢出來
煮過粥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一不小心火開太大或者水放太多的話,粥就會溢出來,經常會把煤氣撲滅掉,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那么如果在煮粥的時候加入一些食用堿的話,其實可以很好的抑制外溢的現象,所以在煮粥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食用堿,防止粥溢出。
3.增加香味
喝粥的時候會聞到粥的香氣,但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煮的粥一點香味都沒有,如果想要把粥煮的香,除了米比較重要之外,其實也可以在煮粥的時候加入一些食用堿,這樣的米的清香味道就會散發出來。
所以煮粥的時候可以適量放一些食用堿,當然不放堿也是可以的,具體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習慣來選擇。當然如果放堿不要放太多,太多的話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了。希望今天分享的一些小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