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很多地區會有祭祖的習俗,也會舉辦一些民俗活動,同時家家戶戶也會準備在冬至節吃的傳統美食,比如湯圓。那么大家知道冬至吃湯圓的來歷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關于冬至節的一些飲食習俗的由來。
一、冬至吃湯圓的來歷
冬至節吃湯圓是從古代開始的,在明代和清代時期,就有冬至節做糯米丸的習俗,也就是現在大家所吃的湯圓。而且湯圓做好之后要先祭祖,然后自己才能吃,也叫作添歲。加上湯圓的形狀是圓圓的,和團圓諧音,所以從古至今一直有冬至吃湯圓的傳統習俗。
二、冬至吃什么傳統食物
1.餃子
冬至北方地區都會吃餃子,因為據說冬至吃了餃子之后,耳朵就不會生凍瘡,也不會懼怕寒冷。因此到了冬至節,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而且現在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很多餃子店的餃子餡料也是變化多樣,有酸菜豬肉餡,韭菜雞蛋餡,羊肉餡,牛肉餡,還有沿海地區的鲅魚餡餃子,都十分受歡迎。
2.餛飩
南方地區有冬吃餛飩夏吃面的說法,所以到了冬至,南方人一般都會吃上一碗餛飩。餛飩皮會更加薄更加筋道,而且形狀就如同金元寶一樣,兩邊翹中間鼓,據說吃了之后新的一年就會財源滾滾。
3.胡蔥篤豆腐
在冬至前一天,江南地區的人會吃一道菜,叫做胡蔥篤豆腐,這是一道家常菜,平時不怎么吃,但是冬至前一夜或者冬至當天一定要吃這道菜,據說吃了之后就不會再怕冷,手上臉上也不會生凍瘡,所以一到冬至,胡蔥和豆腐的銷量就特別的好。
所以冬至節吃的不光是湯圓,也會吃其它的傳統食物,而且南北方的食物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大家有機會在其它城市過冬至的話,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的。再過半個多月就到冬至節了,不知道今年的冬至大家都會準備哪些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