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粽子
簡介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湖州粽與嘉興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湖州粽小巧優雅,是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且基本是純手工制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種多樣,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
湖州粽子,是浙江湖州傳統的漢族名點,端午節食俗。從外到內制作極為考究。外層粽葉,以大量清水一張一張極耗人工刷洗。米飯則選用口感特別綿密軟嫩,并以50年傳承口味醬過的圓糯米包粽,內餡則是用上選的五花肉,剔除不好的肥油再經過腌浸的程序,與生米包里起來入水煮約二個半小時左右,方可起鍋。
歷史文化
屈原自投汨羅江、后人紀念創粽子的故事,魚米之鄉的湖州端午節吃粽子已成為習俗。人道嘉興粽子有名,其實粽子不光是嘉興的特產,浙北杭嘉湖諸多平原縣市,都是能聞到粽香的。許是湖州人貪圖“安待”,做事喜好“百坦”,故湖州粽子的名氣落在了嘉興粽子的后頭。事實上,無論從歷史長短考究,還是味道上品嘗,湖州都該是浙江粽子的第一正宗呢。金庸先生是嘉興海寧人士,可在他的小說《鹿鼎記》中,按理該寫的是嘉興粽子,可偏偏現身的是湖州粽子,這不難看出當時兩地粽子的高下。
江南的粽子都是以糯米為料,湖州粽子自不例外。以所含餡區分,湖州粽子大抵分為甜粽子和咸粽子。和嘉興的方粽子不同,湖州粽子呈長方形,外觀上更具線條美。隨著時代發展,粽子餡隨著人們口味的日漸挑剔而千變萬化,但千變不離其“粽”的是手藝,萬化不離其“粽”的是美味。
做法
第一步:江米洗凈,用清水浸泡二至三小時,棗泥切成小塊。竹葉洗凈,放入沸水鍋內煮軟,撈出后再次洗凈,并剪去葉頭。
第二步:用兩片煮過并修剪的竹葉折起三角形,先 裝入一多半泡好的江米,遂放入一塊棗泥,再用江米蓋住棗泥,然后將竹葉包緊,用繩捆好。
第三步:下入鍋內煮熟,熟后剝去竹葉,裝入盤中,上面撒上白糖。
吃法
食用前打開粽葉,深深吸一口粽葉香味,即可令人食指大動,再細細品嘗夾雜著粽葉香的糯米口感,一口五花肉一糯米香,不需加任何調味料,米香、肉香、粽葉香,原汁原味的風味小品。(注:除了肉粽及豆沙粽是四季皆供應,端午節亦有蛋黃肉粽、赤豆、紫米雜糧等等)
簡易加熱:可水煮、蒸及微波,但以水煮的口感最好,也最能將粽葉的香氣散發出來,以冷水蓋過粽子,水滾后以小火煮約二十分鐘即可。用蒸的,則內、外鍋各一杯水。微波則湯碗內需置入冷水蓋過粽子。
著名小說家金庸先生在他的兩本小說中都大加贊賞了湖州粽的美味。所以讓我們順便回顧下兩個文學典故:
典故一:
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只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只,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闭憬菟a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后,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典故二:
《神雕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彩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制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后,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