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小吃:青團簡介:青團,漢族傳統節日食品。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綠,以前常用,現在用的已不多見)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
在中國古代,每逢寒食節,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因其色調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勻,再根據各人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制而成。
青團的歷史文化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青團的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方面,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 ,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的做法:方法一
青團的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面團,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內鋪上濕布,放入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涂些芝麻油即成。
青團的做法:方法二
麥青加少量水,放入攪拌機,打成青汁。將麥青汁(或艾草、漿麥草、馬蘭頭等綠色食用植物)加少量鹽,入鍋中煮沸,去除澀味。把青汁趁熱混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團。將粉團和豆沙分成數量相等的小劑子。將豆沙包入粉團中,搓圓,放入刷油或者墊粽葉的蒸屜中,蒸2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