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吃:上海高橋松餅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6-25 16:37   1,93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上海特色小吃:上海高橋松餅簡介高橋松餅上海高橋鎮四大漢族傳統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經配料、調制發面、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精細加工而成,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余味無窮。高橋松餅起源于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加工工藝考究,深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上海高橋松餅

歷史文化

傳說明末清初,浦東清溪鎮上家家都會做各類塌餅招待親友,后清溪鎮毀于倭寇焚掠,此種點心及習俗便傳至浦東高橋鎮,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鎮上一大戶趙小其之妻為做塌餅高手,所做之餅,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后趙家敗落,為謀生計,趙妻將自制松餅,提籃小賣于茶坊煙鋪,深受食客歡迎,被美稱為“松餅”。

1925年,高橋鎮張家弄婦女黃金娣,精心學習松餅制作技藝,并改進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產,銷售給鎮上店鋪,因其所制松餅皮薄、層多、餡足、酥松、香糯而聲名鵲起。1931年,黃夫周百川在北街開店,招牌為“周正記”,并以“起首老店、松餅專家”自詡,一炮打響。從此群起仿效,全鎮產銷松餅店鋪最盛時期達18家之多。

1930年前后,高橋商人張錦章在西街開設高橋食品公司,聘請茶食名師改進松餅技藝,使其越做越完美,并創制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時不僅在高橋海濱浴場、天燈口輪船碼頭開設分店,還在上海福州路會樂里口、老西門、霞飛路(今淮海路)等處開設四家門市部。另有鎮上“朱長豐”女店主黃靜義與該店師傅陸采慶合股在高廟慶寧寺分設作坊,后發展為滬東食品廠。還有該店學徒馬和尚于1942年前后,在上海永嘉路開設高橋食品廠(后改稱上海高橋食品廠)。高橋松餅由此走出高橋,名揚上海市區。

做法

原料配方:

水油皮面:特制粉8.5千克、熟豬油2.5千克、溫開水適量

油酥:特制粉5.5千克、熟豬油2.5千克

餡料:赤豆5千克、白砂糖5千克、桂花250克

制作方法:

1、和皮面:先把豬油和溫開水倒入和面機內(油和水的溫度以60℃為宜),攪拌均勻,加入面粉再攪拌,同時適量加些精鹽,以增加面筋強度。 2、和油酥:把面粉與熟豬油一起倒入和面機內拌勻擦透即成。油酥的軟硬和皮面要一致。

3、制餡:將赤豆水洗,去除雜質后,入鍋煮爛,先旺火,后文火。然后將煮爛的赤豆舀入取洗機,制取細沙,再經過鋼篩,流入布袋,擠干水分成干沙塊。再把干沙與白砂糖一起放入鍋內用文火炒,待白糖全部溶解及豆沙內水分大部分蒸發,且豆沙自然變黑(用手拍打豆沙不粘手時)即為已炒好。待豆沙有一定稠度,有可塑性時,再加入桂花擦透,備用。

4、包酥:包酥有大包酥和小包酥兩種。

5、民餡:取細沙包入皮酥內即成。封口不要太緊,留出一點小孔隙,以便烤制時吸入空氣,使酥皮起酥。用手將包手的生坯壓在2~3厘米厚的圓形餅坯。將包好的餅坯放在干凈的鐵盤內,行間保持一定距離,然后印上“細沙”、“玫瑰”等字樣的紅戳,以區別品種。

6、烤制:進爐時爐溫應為160~200℃,餅坯進爐烤制2~3分鐘取出,把餅坯翻過來,然后再進爐烤制10分鐘左右(等餅坯的四周邊起白色的氣泡時)即將鐵盤取出,再一次把餅坯翻身后送進爐烤制即可出爐??局七M要多察看,防止烤焦。松餅出爐后經冷卻就可裝箱或裝盒。

注意事項:

1、餡收口時,不可捏緊,因為松餅經烘烤后,必須開口;

2、包好后,面上打紅印,擺盤時,面朝下,開口向上。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492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