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如何食療,小兒缺鐵性貧血,寶寶缺鐵性貧血,嬰兒缺鐵性貧血)大量的研究證明,缺鐵可影響到嬰幼兒生長發育、運動和免疫等各種功能。嬰幼兒缺鐵會有哪些危害呢?鐵是孩子成長發育中不能缺少的營養元素,孩子缺鐵除了會造成貧血外,還會有其他的危害哦。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缺鐵的預防方法及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食療方法。
1、雞肝芝麻粥
原料:雞肝15克,雞架湯15克,大米100克,醬油、熟芝麻各少許。
(1)將雞肝放入水中煮,除去血污后再換水煮10分鐘后撈起,放入碗內研碎;
(2)將雞架湯放入鍋內,加入研碎的雞肝,煮成糊狀;
(3)大米煮成粥后,將雞肝糊加入,再放少許醬油和熟芝麻,攪勻即成。
營養提示:此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鋅及維生素A、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素。有很好的補鐵效果哦!
2、什錦蛋羹
原料:雞蛋10個,蝦米25克,番茄(或鮮番茄)125克,菠菜末125克,香油3克,水淀粉15克。
(1)將雞蛋磕入盆內,加適量鹽和溫開水攪勻待用。
(2)鍋內加水,放在旺火上燒開,把雞蛋盆放入籠屜內,上鍋蒸15分鐘,成豆腐腦狀待用。
(3)炒鍋內放入適量清水,水開后放入蝦米末、菠菜末、番茄醬或西紅柿末、適量鹽,勾芡淋入香油即成。吃時芡澆在蛋羹上。
注意事項:蛋液內要加涼開水或溫水,不能加涼水。勾汁時不能放醬油,芡不要勾得太稠。
3、三色肝末
原料:豬肝50克,胡蘿卜50克,白蘿卜50克,菠菜25克,肉湯適量。
(1)將豬肝洗凈切碎;胡蘿卜、白蘿卜洗凈切碎;菠菜擇洗干凈,切碎待用。
(2)把切碎的豬肝、白蘿卜、胡蘿卜放入鍋內加肉湯煮熟,最后加入菠菜,繼續煮片刻即成。
寶寶缺鐵性貧血
鐵在人體起到生成血紅蛋白的作用,當寶寶從母體帶出來的鐵質以及母乳的鐵含量不足時,鐵元素的缺乏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數量和濃度會下降,隨著寶寶成長鐵的需求量增多,鐵的攝入不足從而進一步加重貧血。
寶寶缺鐵性貧血是什么
寶寶缺鐵性貧血是什么呢?寶寶缺鐵性貧血是寶寶在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疾病。
根據統計,我國2歲以下小兒的發病率為10%~48.3%。那么為什么數據如此驚人呢?這是因為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癥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表現,對寶寶健康危害較大,因此家長們務必要警覺起來,如果寶寶有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一定要及時治療!
寶寶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寶寶為什么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呢?其根本原因有以下3點!
一是母親懷孕期間缺鐵導致。出生后的寶寶患有先天性缺鐵性貧血,是孕婦鐵營養供應不足所致。
二是寶寶血紅細胞不足。出生瞬間臍帶結扎過早導致血紅細胞不足而發生貧血,研究表明過早結扎臍帶的小兒患貧血率較高,延遲結扎有利于預防小兒貧血。
三是遺傳母親。遺傳性疾病有先天性貧血,血細胞本身存在問題。
寶寶缺鐵性貧血的表現
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開始多不為家長所注意,致就診時多數病兒已為中度貧血。癥狀的輕征取決于貧血的程度和貧血發生、發展的速度。開始常有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粘膜變得蒼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為明顯。
寶寶缺鐵性貧血吃什么好
寶寶缺鐵性貧血吃什么好?以下為各位寶媽推薦幾道補血補鐵的營養食譜!
豬肝瘦肉粥
配方:鮮瘦豬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鹽少許。
做法:瘦肉洗凈、剁碎,加油、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菠菜豬肝湯
配方:豬肝100克,油15毫升,鹽少許。
做法:切碎;豬肝切成小薄片,用油、鹽拌勻,備用。鍋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菠菜及豬肝,煮至豬肝熟即可。
麻花糊
配方:花生仁(連衣)各若干,白糖15克。
做法:花生仁洗凈,放入炒鍋中,炒熟,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熱開水120毫升至150毫升,調成糊狀,再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如何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
在孕期和哺乳期,媽媽要攝取足量的鐵。
媽媽在孕期、哺乳期多吃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綠葉蔬菜、菌藻類、魚類等。飯后吃一些新鮮水果,并要經常測查血色素,發現貧血時盡早治療。
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中的鐵含量高于牛奶,且鐵的吸收率明顯大于牛奶,母乳為50%,牛奶僅為10%。寶寶4個月后,都應按月齡逐步添加菜泥、肝泥、肉泥、魚泥及餅干、面包、米粉等強化鐵質的食品。
烹飪時使用鐵鍋鐵鏟為寶寶做食物。
這種傳統的炊具在烹飪食物時,會產生一些小碎鐵屑溶于食物中,形成可溶性鐵,易于腸道吸收。
注意鐵的吸收率。
提高有效攝取存在于肉類、魚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數屬于血紅素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吸收率達到10%~25%,而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屬于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只有1%。
嬰兒缺鐵性貧血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本文為大家介紹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具體事項。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什么
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癥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表現。
如果寶寶患上嬰兒缺鐵性貧血,應該及早治療,如果預后良好,經用鐵劑治療,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飲食,去除病因,則極少會出現復發狀況。但對于極重癥的寶寶,因為嚴重感染及消化不良,搶救不及時,可能造成死亡。對于治療較晚的病兒,貧血雖然完全恢復,但寶寶的形體發育、智力發育都將受到影響。因而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覺得貧血是小事情,一旦發現有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一定要帶寶寶到醫院確診,對癥下藥。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嬰兒缺鐵性貧血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主要如下:
1、一般表現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現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癥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3、神經精神變化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4、對代謝的影響
出現代謝障礙,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響DNA的合成。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減低,小腸黏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小兒較少見異嗜癥。
5、心臟功能變化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此為貧血的一般表現。血紅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誘發心力衰竭。
6、易發生感染。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那么什么原因會造成嬰兒缺鐵性貧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初生時機體鐵的含量
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于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
影響因素:①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因此小兒體內的鐵量與其體重成正比。所以出生體重越低,體內鐵的總量越少,發生貧血的可能性越大;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都可存在這類因素。②胎兒與母體,或于雙胎中的另一胎兒進行輸血。③分娩中胎盤血管破裂和臍帶結扎是否延遲。
另外,母親妊娠期間有缺鐵性貧血,與嬰兒貧血并無肯定的關系。
2、飲食缺鐵
人乳的含鐵量、鐵的吸收率較高,生后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喂養,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范圍內。在不能用母乳喂養時,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并及時添加輔食。
3、生長速度與貧血的關系
嬰兒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一般嬰兒會動用儲存的鐵維持,無需在食物中加鐵。但在體重增長1倍以前,出現明顯的缺鐵性貧血,一般不是由于飲食中缺鐵所致。早產兒需要量遠超過正常嬰兒,需要在食物中額外加鐵。
4、長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過全血總量的1/3,可不額外補充鐵劑,不致發生貧血。但長期慢性失血時,鐵的消耗量超過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貧血。1歲以內嬰兒,儲存的鐵皆用于補充生長所致的血容量擴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導致貧血。另外,小兒每日飲超過1L用未經煮沸的鮮牛乳,可出現慢性腸道失血,因此每日飲用的鮮牛乳最好不超過750ml,或應用蒸發奶。此外,胃腸道畸形、息肉、潰瘍病、鉤蟲病、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少女月經量過多等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患兒食欲減退,胃腸道吸收不好。長期嘔吐和腹瀉、腸炎、脂肪痢等,影響營養的吸收。
嬰兒缺鐵性貧血吃什么
鐵在人體起到生成血紅蛋白的作用,當寶寶從母體帶出來的鐵質以及母乳的鐵含量不足時,鐵元素的缺乏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數量和濃度會下降,隨著寶寶成長鐵的需求量增多,鐵的攝入不足從而進一步加重貧血。嬰兒缺鐵性貧血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有些輕癥病人僅憑改善飲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飲食時,首先應根據小兒的年齡給以合適的食物。
寶寶在1到4個月期間以母乳為主,輔以或牛奶,母親應注重鐵的吸收以保證母乳的鐵含量充足,飲食中多吃含鐵的食物,如豬肝、木耳、牛肉、瘦肉、菠菜等食物,
4個月后的寶寶可適當添加輔食,含鐵米粉、奶粉等,10個月后的寶可增加肉類、蔬菜等食物補鐵,如動物肝腎、蛋、菜、肉等,喂食要注意細化捏碎有利于寶寶幼嫩的腸胃吸收,以下為寶寶缺鐵性貧血的飲食。
1、含鐵豐富的首選肉類食品:動物肝臟和血液鐵含量最高,做成肝泥和血豆腐,寶寶愛吃也易于消化吸收,其次是瘦肉和蛋類,肉類食物要經過充分剁碎成肉末,蛋類中的鐵主要集中蛋黃,蛋黃不易于消化,每天一個即可。
2、含鐵高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有菠菜和油菜,蔬菜可成豬血菠菜湯,水果做成果汁給寶寶喝,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3、奶制品富含鐵質和蛋白,但含鐵量不高,牛奶不適宜給寶寶喝太多,會阻礙鐵吸收。
4、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寶寶可以適當的配合營養鐵劑來補鐵,如每天吃兩片體恒健牌鐵之緣片,補鐵生血還能增加營養,且無副作用,和食補一起可提高鐵的吸收。
怎樣預防嬰兒缺鐵性貧血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寶爸寶媽們從平時寶寶的飲食中多加注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樣預防嬰兒缺鐵性貧血。
1、可服用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加服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
2、患者宜多吃的食物如各種瘦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雞蛋黃等。綠色帶葉蔬菜、黃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芝麻醬等。
3、補鐵飲食注意服鐵勿飲茶:因茶葉中的許多成分能與鐵結合,影響藥物療效。鐵劑勿飯前服用:這是因為鐵劑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前服,使人難以耐受,宜飯后服。另外,鐵劑勿與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較多,會影響鐵的吸收,使療效降低。
4、做好嬰兒喂養指導。母乳中鐵吸收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養。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采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
5、加用強化鐵的飲食,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于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加強飲食中鐵的含量。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如食用含鐵谷類或交替使用硫酸亞鐵滴劑。硫酸亞鐵滴劑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過1個月,以免發生鐵中毒。另外,人工喂養兒在6個月以后,喂不加鐵的牛奶不可超過750ml。兒童與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鐵13~16mg,同時應注意盡量增加動物飲食。
6、做好健康檢查工作,定期帶寶寶進行貧血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