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薤白桂枝湯方劑功效 柴胡桂枝湯 葛根桂枝湯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0-25 04:41   5,04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枳實薤白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葛根桂枝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枳實薤白桂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枳實薤白桂枝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枳實薤白桂枝湯。

分類

理氣劑-行氣。

組成

枳實四枚(12g)、厚樸四兩(12g)、薤白半升(9g)、桂枝一兩(6g)、瓜蔞一枚、搗 (12g)。

枳實四枚(12g)
用法

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三次溫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方解

本方證因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于胸所致。胸陽不振,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為陰邪,易阻氣機,結于胸中,則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痰濁阻滯,肺失宣降,故見咳唾喘息、短氣;胸陽不振則陰寒之氣上逆,故有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之候。治當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方中瓜蔞味甘性寒人肺,滌痰散結,開胸通痹;薤白辛溫,通陽散結,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滯之陰寒、化上焦結聚之痰濁、宣胸中陽氣以寬胸,乃治療胸痹之要藥,共為君藥。

瓜蔞味甘性寒人肺,滌痰散結,開胸通痹
枳實下氣破結,消痞除滿;厚樸燥濕化痰,下氣除滿,二者同用,共助君藥寬胸散結、下氣除滿、通陽化痰之效,均為臣藥。佐以桂枝通陽散寒,降逆平沖。諸藥配伍,使胸陽振,痰濁降,陰寒消,氣機暢,則胸痹而氣逆上沖諸證可除。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枳實薤白桂枝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可能我們不太能了解是什么東西,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柴胡桂枝湯是一類中成藥,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柴胡桂枝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中藥方劑名。

來源

1、《傷寒論》。

原文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炙,一兩)半夏(洗,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擘,六枚)生姜(切,一兩半)柴胡(四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
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2、唐本《傷寒論》。

原文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后自愈。

3、《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外臺》。

原文

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芍藥桂枝生姜各一兩半甘草一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用法

上藥九味,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

功用

解表和里。

主治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表證未解者。

其他治療用途

柴胡桂枝湯是《傷寒論》中治療太陽和少陽并病的方劑,是由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各半量而組成,主要用于太陽少陽合病引起的發熱惡寒、肢體疼痛等癥。隨著其臨床運用和研究的深入,發現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一、十二指腸潰瘍

柴胡桂枝湯對用H2受體拮抗劑治療無效的十二指腸潰瘍有良好效果,每日劑,水煎服,10天為1療程。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湯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從而減低胃液對黏膜的損害作用,同時柴胡桂枝湯能影響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強十二指腸黏膜的防御作用。

二、癲癇

研究認為癲癇放電現象是細胞內貯存的鈣在釋放過程中,鈣結合狀態的改變使與鈣相關的細胞內蛋白質、細胞膜離子通道也發生變化,出現了神經元突發型病理放電。柴胡桂枝湯可使一些相關性改變的每個步驟都受到抑制,從而達到抗癲癇作用。有人用本方治療84例癲癇病人,每日劑,10劑為1療程,結果治愈25例,顯效41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高達94.05%。

三、反復感冒

反復感冒多與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反復感冒多與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有研究發現柴胡桂枝湯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實驗表明柴胡桂枝湯可使造血干細胞向淋巴細胞分化,并使正常幼鼠的免疫機能活化。據報道柴胡桂枝湯治療易感冒兒童急性上呼吸道炎癥患者18例,結果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2例,并且發現癥狀改善最明顯的是發熱,其次是食欲、咳嗽、噴嚏、清涕。

四、病毒感染性發熱

柴胡桂枝湯有良好的解熱、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用于治療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有良好的效果,并對感染引起的驚厥有效。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生石膏、川芎和蒼術治療病毒感染性發熱112例,每日劑,重者可1日劑,一般服藥5劑有效,總有效率為87.5%。

五、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去平衡所致,多見頭痛頭昏,焦慮煩躁,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心悸氣短,胃納減退,脘腹痞滿,甚至皮膚過敏、陽痿、遺精等。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湯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尤對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有雙向調節作用,可調節和消除神經衰弱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有人以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神經衰弱60例,每日劑,14天1療程,一般1~2療程即可獲效。

六、腦缺血

反復發作的腦局部血流一過性減少,于相應供應區出現短暫神經癥狀,約25~40%在5年內發展為完全型腦梗死。實驗表明柴胡桂枝湯對腦部神經元的缺血性損傷有保護作用,同時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有良好的改善腦缺血的功能。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柴胡桂枝湯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知道柴胡桂枝湯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紹的柴胡桂枝湯的藥方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希望文章介紹的方藥能幫助這類病癥的患者早日康復。

葛根桂枝湯

葛根桂枝湯是用葛根、桂枝、甘草等中藥材煎制的一味中藥,主要用于外感風寒等病癥,下面詳細的介紹葛根桂枝湯的處方和用法等。

葛根桂枝湯

【處方】 葛根、防風、甘草、桂枝、赤芍、升麻。

【功能主治】 辛熱發散。主麻疹初起,值時令大寒者。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淡豆豉1錢為引。

【摘錄】 《麻科活人》卷二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

葛根的功效

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葛根的作用

葛根的作用

1.葛根治表證發熱,項背強痛。葛根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具有發汗解表,解肌退熱之功。外感表證發熱,無論風寒與風熱,均可選用葛根。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癥,可與薄荷、菊花、蔓荊子等辛涼解表藥同用。若風寒感冒,邪郁化熱,發熱重,惡寒輕,頭痛無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黃等癥,常配伍柴胡、黃芩、白芷、羌活等藥,如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葛根既能辛散發表以退熱,又長于緩解外邪郁阻、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所致的頸背強痛,故風寒感冒,表實無汗,惡寒,項背強痛者,常與麻黃、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湯(《傷寒論》);若表虛汗出,惡風,項背強痛者,常與枝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

2.葛根治麻疹不透。葛根味辛性涼,有發表散邪,解肌退熱,透發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暢,常與升麻、芍藥、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若麻疹初起,已現麻疹,但疹出不暢,見發熱咳嗽,或乍冷乍熱者,可配伍牛蒡子、荊芥、蟬蛻、前胡等藥,如葛根解肌湯(《麻科活人全書》)。

3.葛根治熱病口渴,消渴證。葛根甘涼,于清熱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治熱病津傷口渴,常與蘆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療消渴證屬陰津不足者,可與天花粉、鮮地黃、麥門冬等清熱養陰生津藥配伍,如天花散(《仁齋直指方》);若內熱消渴,口渴多飲,體瘦乏力,氣陰不足者,又多配伍烏梅、天花粉、麥冬、黨參、黃芪等藥,如玉泉丸(《沈氏尊生書》)。

4.葛根治熱泄熱痢,脾虛泄瀉。葛根味辛升發,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奏止瀉痢之效,故可用治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苔黃脈數,或濕熱瀉痢,熱重于濕者,常與黃芩、黃連、甘草同用,如葛根芩連湯(《傷寒論》)。若脾虛泄瀉,常配伍人參、白術、木香等藥,如七味白術散(《小兒藥證直訣》)。

此外,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的功效與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癥狀,故臨床常用治高血壓病頸項強痛,如北京同仁堂生產的愈風寧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藥組成。

結語:葛根的藥用價值極高,對高血壓等多種疾病都有積極的作用。此外葛根作為美食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選食材,葛根藥膳也非常的多,保健作用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1876.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