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圪斗
簡介
抿圪斗又稱抿蟲曲蛐,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山西晉中一帶的主要面飯品種,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制作,還可用高粱面、細玉米面(須摻合適量的白面、豆面或淀粉面),吃時可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鹵。另外,配以調料做湯面也頗有風味。比較有特色的是辣醬抿圪斗、酸菜抿圪斗。
歷史文化
此種小吃原為五、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農家為改善調劑生活常食飯譜,隨著現代人們飲食追求回歸自然、營養豐富的趨勢,小吃更有發展,也逐步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人們款待親朋好友的一種飯食。
做法
抿圪斗又名擦圪斗,因形如小蝌蚪,而得名。屬屯留民間小吃,其做法簡單,配料隨意,食用靈活。
做法是用溫水、涼水合面均可,用抿床(擦床),抿床有圓眼、扁眼多種;選用上等的無化肥、無農藥的白面、豆面、粉面、雜面、蕎面、玉茭面、高粱面等綠色食品做原料,所配面粉種類多少可根據各自喜愛而定。菜鹵檔次高低,葷素都行。農家酸菜辣椒也行,肉禽蛋也可;食用且具有干撈、湯喝、涼拌幾種。
其主要特點是面雜多樣,營養豐富,色澤鮮亮,食欲性強,冬季食之驅寒增熱,夏季食之避暑降溫。尤其是其形狀獨特,入口稍加咀嚼便如蝌蚪游入胃海,并能促進胃蠕動,增加胃動力,是養生的最佳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