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嘟
簡介
在陽泉,有一樣別具風味的面食叫“糊嘟”。糊嘟是人們用玉米面做出來的一種面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軟硬適中老少咸宜的口感,經過了廚師的改進已光榮地進入到陽泉的很多餐廳飯店,有些飯店還把糊嘟作為特色主食隆重推出,受到陽泉人的青睞。
歷史文化
一到連陰雨天或者冬天下了雪的日子,陽泉人總會做一大鍋糊嘟,炒一鍋辣椒土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蘸著辣椒炒土豆,紛紛伸筷子到鍋里夾糊嘟來吃,一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吃糊嘟,頗類似吃火鍋的樣子,只是吃的東西不同而已。糊嘟耐饑、抗寒、阻風濕,而且不因粗糧制作而難于入口,所以很受鄉下出苦力的人們喜愛。
做法
糊嘟看似制作簡單,其內容卻豐富,鍋里放清水,把洗盡切塊的土豆、豆角等輔料一并擱進鍋里煮,待到鍋里的水煮開,菜半熟時就可以撒面了。撒面也有講究,需要根據鍋里水的多少撒面,多了少了做出來的糊嘟都不好。撒面時,沿著沸水面的外延轉著圈撒,中間和邊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好了,就蓋上鍋蓋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鍋里的水耗到只??梢耘c撒進去的面粉均勻調拌時就到了調糊嘟的工序。調糊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工序,需要兩個人共同操作,一人緊緊把穩鍋沿,一人用搟面杖急速攪動鍋內已經蒸煮成熟的面和菜。這時候最見功力,攪動的過程是面、菜、水三者緊密融合的過程,攪動的時間短了,頻率不夠,方法不對頭都可能使做出來的糊嘟里夾有生面疙瘩。這樣的糊嘟是不合格的。
鄉間也有用酸菜、豆葉菜、蘿卜絲等作輔料調糊嘟的,因為糊嘟里放些蔬菜不僅在調糊嘟時更容易使面、菜、水三者結合,而且可以使糊嘟的口味更好。調糊嘟對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旺火煮開水,慢火蒸煮面。如果掌握不好,火旺了糊鍋,火慢了到點吃不上飯不說,還可能做出夾生的糊嘟來。
下面介紹一種家常做法:
配料:面粉適量、土豆幾個、各種鮮菜少許、瘦肉絲少許、大小米少許、如有酸菜加一把蔥絲,蒜瓣少許
把火開成中檔,加色拉油,待七成熟把蔥絲,蒜放進然后再把土豆切成塊狀擱進去微炒然后加水,水要加到多半鍋,大小米加進然后再把肉絲鮮菜酸菜加進去,加蓋,把火調到大檔。
待水開時,用手將面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中間要留個空處算是氣眼。然后加蓋把火調小,煮三十分鐘,對了,在撒面粉時,先將適量的鹽放進去。
半小時后,揭蓋,把火關到最小,然后用較細的桿面杖將面跟菜使勁和,直到攪拌勻為至。這時糊嘟就做好了。
下一步就是炒辣椒
將辣椒花生還有芝麻一塊用絞絆機絞碎放在碗里,加入細碎的蔥花、鹽、味精少量花椒水。然后將油燒熟,趁熱倒進碗中,這樣一盆香噴噴的辣椒就好了。
然后一家人圍在一起,沾著辣椒吃糊嘟,在這大冷的天的確是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