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爛

 小吃百科   2017-12-09 00:54   1,864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羊雜爛

簡介

羊雜爛,發源于山西省新絳縣著名的漢字小吃,是由羊骨架熬制成的上等羊湯,加之以羊腸、羊肝、養肺、羊血、羊肚、羊肉等肉食,再佐之以羊油辣子、香菜、蔥花等,鮮美無比具有鮮而不膻、香而爽口等特點,一般加之以晉南名食麻花或鍋盔泡在湯中,是新絳乃至晉南地區秋冬季節很地道的小吃。

羊雜爛

歷史文化

民謠道:“太原頭腦西安泡,新絳羊湯也蠻好”。它與運城地區其它地方的羊湯、羊雜割不同,雖然同樣是用羊雜做成,但不雜放豆腐、粉條。每天早晨顧客盈門,一搶而空。羊肉、羊油、羊血、羊湯,含有較高脂肪、鐵質和蛋白質,發熱量大,屬于熱性食物,所以,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吃。

做法

原料:羊頭肉800克。

輔料:羊肺50克、羊肥腸(大腸)50克、羊心50克、羊肚50克、香菜100克。

調料:大蔥60克、姜30克、大蒜(白皮)50克、鹽15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料酒25克、醋15克。

做法:

1、把羊肺氣管灌入清水,沖水使肺內污液倒出,反復多次,至羊肺色白,用刀在每葉肺上橫、直劃一刀,深入一半。擠出液水,用水沖一下,下鍋“出水”,煮開,去血沫,洗凈,切成4厘米長、2.5厘米寬的長方塊,再入鍋煮幾分鐘,用清水泡上待用;

2、將羊大腸、羊肚加鹽揉搓,去黏液及肚油雜質等,放入開水鍋中煮幾分鐘,羊肚刮去白液,將羊腸切成2厘米長的段,羊肚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羊心剖開,除盡血污,入鍋煮幾分鐘,撈出切片;羊頭除去毛,入開水鍋煮10分鐘撈出,去盡頭骨,拆下羊臉、舌、耳朵,羊頭肉切成5厘米長、2.5厘米寬的塊,耳朵、羊舌切薄片;

3、將各種羊雜、蔥結20克(打結)、姜塊25克(切片)等放在沙鍋內,加清水燒開,去浮沫,加黃酒,加蓋用小火燜燒3小時,去姜、蔥,加鹽、胡椒粉、蔥花40克(切花)、姜末5克(切末)、蒜泥、香菜末等,端鍋上桌。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307.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小吃百科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