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過敏怎么辦 正確防治海鮮過敏
海鮮是許多人的喜歡吃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吃海鮮卻會出現過敏的現象,海鮮過敏怎么辦呢,海鮮過敏的癥狀又是什么,吃海鮮過敏吃什么藥會比較好,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海鮮過敏的時候怎么辦?
吃海鮮還是比較容易引發疾病的,海鮮中所含有的組織胺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適的反應,有些人就是因為體內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酶而導致在吃了海鮮后會出現過敏的現象,出展現出身體的某些部位發生瘙癢的情況!
海鮮過敏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海鮮過敏患者應嚴格注意飲食,忌食辛辣、海鮮等食物;慢性海鮮過敏患者在吃了某些食物后病情會加重。
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
海鮮、辣椒、香菇、竹筍、酒、芒果、草莓、香菜等。
過敏患者如果是慢性過敏患者,在發生過敏的時候,要快速的進行過敏源脫酶處理,患者本人也不可對過敏處進行抓撓,同時也應該停止對海鮮和蛋白性食物的食用。
海鮮過敏的癥狀
胃腸道癥狀
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黏液樣或稀水樣便,個別人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乳糜瀉等。
皮膚癥狀
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癥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神經系統癥狀
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癥狀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吃海鮮出現過敏要怎么辦,海鮮是一道美味,可是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卻是鏡中花,池中月,可看而不可食。如果沒忍住而吃了發生過敏,要怎么處理呢。
吃海鮮很容易引起疾病,海鮮中含有過量組織胺會造成人身體不適,少數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酵素,吃了現撈的新鮮魚或海鮮,就會引起過敏,部分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臉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癢癥狀。
海鮮過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共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癥狀了。
吃海鮮過敏怎么辦
1、對腸道免疫功效差的人來說,吃海鮮具有潛伏的致命危害。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三文魚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每頓飯吃某種一定量的海鮮,慢慢嘗試增加份量,一有過敏反應,立即遏制進食。于是經幾次三番嘗試,找到自己合適的定量,每次進食,就不會過敏了。
3、在吃海鮮時好不要飲啤酒。蝦、蟹等水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導致痛風、腎結核病等病癥。
假如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增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對身體產生過敏影響。
4、魚、蝦、蟹等水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假如吃完水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接收,海鮮中的鈣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影響腸道健康,出現腹痛、惡心、吐逆等癥狀。
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含有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
5、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原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近似。由于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吃海鮮后,喝茶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時機。因此,在吃海鮮時好不要喝茶。同理,好間隔2小時以上。
6、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所以,吃海鮮一定要新鮮。
7、另外吃海鮮好先冷凍、再澆點淡鹽水。吃的時候多醮點醋,細嚼慢咽,使唾液中的酶能減緩過敏源在胃腸道里的接收。
海鮮過敏的表現
經常有人吃海鮮后出現一種特殊的中毒,表現為類似過敏的癥狀如皮膚瘙癢、發紅、水腫等。不過,這些人可能只是對某些魚敏感。
如果做皮下實驗,或監測下食用海鮮無過敏反應時,則仍可食用另類魚或海鮮,而不必拒絕所有海鮮。
如食用不新鮮或腐敗青皮紅肉魚可引起中毒;腌制咸魚,如原料不新鮮或腌不透,含組胺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過敏體質者食用少量組胺也可能出現中毒癥狀。
中毒時發病快,常在食后0.5~1個小時發病,有時只要5分鐘,時間長的也只要4個小時。發病時癥狀輕,恢復快,偶爾會死亡。
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臉、唇腫脹,口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美味的海鮮雖然美味,但如果你吃海鮮過敏的話,好還是忌口,健康重要。
結語:海鮮是美味,但是吃海鮮還是要看我們的身體素質的,畢竟有些人因為缺少某些酶,導致吃海鮮的時候發生過敏。所以對海鮮過敏的人們還是不要貪那么一口了,吃了反而是自己受罪,不是嗎,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管好嘴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