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初級入門知識
茶葉分為白茶、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黃茶、黑茶六類,白茶滋味醇爽,湯色黃綠;紅茶屬性溫和,湯色紅亮;綠茶清湯綠葉,鮮爽回甘;青茶色澤綠褐,香高味醇;黃茶黃湯黃葉,鮮甜爽口;黑茶陳香顯著,醇厚耐泡,其中白茶、黑茶可長期存放。
茶葉分類方法的提出
陳椽,(1908 ~ 1999),茶學家、茶業教育家、制茶專家,是我國近代高等茶學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1979年撰寫了《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一文,提出了新的分類法,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
注意是根據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等綜合屬性,可分為六大類,而不是按照茶葉的單一色澤。
六大茶類的介紹
1、綠茶
不發酵、講究新鮮
綠茶的特點是鮮葉采摘后高溫迅速滅掉其中酶類,抑制茶多酚氧化。
所以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干茶綠,茶湯綠,沖泡后的葉底也是綠色的。
2、白茶
輕微發酵、醇爽毫香明顯
白茶是制作最為簡單的一種茶類,經萎凋、干燥制成,兩三天純天然醞釀而成,不促進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
白毫銀針干茶多白毫,銀裝素裹,持此之外,白茶還有貢眉、壽眉、白牡丹等茶品。
3、黃茶
微發酵、黃湯黃葉
黃茶很少見,甚至生活在黃茶茶區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黃茶。
黃茶在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后,通過濕熱和干熱兩種方式讓綠茶的茶葉變黃。
醇爽甘甜是黃茶的口感特征,代表茶品有蒙頂黃芽、霍山黃芽、君山銀針等。
4、青茶,又名烏龍茶
半發酵茶、性平
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兼容綠茶的青綠新爽與紅茶的醇厚甘美,帶有花香、果香、巖韻、觀音韻等豐富紛呈的香氣、韻律。
知名茶有鐵觀音、水仙、武夷巖茶。
5、紅茶
全發酵茶、性溫
制作過程不經殺青,而是直接萎凋、揉捻、完整發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為茶紅素,形成紅茶所特有的暗紅色茶葉、紅色茶湯。
紅茶的口感比較鮮甜,溫潤,且湯色金黃或紅亮。
代表茶品為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工夫茶、滇紅工夫茶、白琳工夫茶。
6、黑茶
后發酵茶、性溫
黑茶是所有茶品中比較低調的一款,滋味醇厚,且可以長期存放。制作上是在殺青、揉捻、曬干后,再經過堆積陳放甚至渥堆等再次發酵過程,茶葉與茶湯顏色更深,滋味也更濃郁厚實。
代表茶品有安化黑茶、六堡茶、涇陽茯茶等。
茶葉中的成分
茶樹鮮葉中:水分75%~78% 干物質:22%~25%
其中有機物含量:生物堿(咖啡堿):3%~5%、有機酸:3% 、氨基酸(茶氨酸為主):1%~4%、色素、維生素、芳香物質等均在1%以下。
化學物質感官表現
咖啡堿:味苦;氨基酸:味鮮爽;茶多酚:味澀 ;糖:甜。
茶的入門必備知識,關于茶的常識
很多茶友們雖然愛茶,但對很多茶葉方面的知識還不夠,也容易混淆一些常識。十條茶的入門必備知識,為茶友們普及掃盲。
1.普洱茶屬性
普洱茶是由漢族茶農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后發酵〞即是將己制成的曬青茶,渥堆,灑水,再發酵,加速茶葉的后熟作用。
判斷黑茶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黑茶有一個后發酵環節。熟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種類的評定。
因此,一般將熟普歸為六大茶類中的黑茶類。
2.安吉白茶是綠茶
安吉白茶是一種漢族名茶,產自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是用綠茶加工工藝制成,屬綠茶類。因為安吉白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所以是白色。
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區別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綠色,葉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銀針)是干茶白色,葉底綠色。
3.君山銀針是黃茶
很多人認為君山銀針是白茶或者綠茶。其實,君山銀針是黃茶。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
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黃葉黃湯是其主要特點。
4.洞庭碧螺春并非產自洞庭湖
碧螺春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注意是洞庭山,不是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岳陽。
5.抹茶不是磨碎的綠茶
抹茶是一種特殊工藝的茶粉。抹茶粉是以遮陽茶做的碾茶為原料,越綠價值越高,相應的越綠制作難度就會越大。
對茶葉品種,種植方法,種植區域,加工工藝,加工設備都會有更嚴格的要求。
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采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研磨。
6.花茶并非花越多越好
品質好的茉莉花茶一般含花量很少,只聞花香,不見花干。桂花茶窨制時不起花,花和茶葉混在一起。
有些花茶含花量很多,多數是拌花茶,有時在銷售時,也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適量拌花。
7.紫砂壺并不適合所有茶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因此很多人認為紫砂壺泡茶是最好的。
事實上,沖泡什么茶類選用什么茶具都是有講究,并不是所有茶類都適宜用紫砂壺。
紫砂壺只適于泡黑茶,烏龍茶類,如果用它沖泡綠茶花茶類效果反而不好。
8.飯后不宜馬上飲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飯后馬上喝茶,反而會影響消化,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茶葉妨礙了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降低50%。
長此以往,影響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鐵性貧血。此外,茶中的大量鞣酸,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鞣酸蛋白。
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使腸道蠕動減弱,從而延長食物殘渣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導致便秘。
因此建議飯后一小時再飲茶,對健康會更好。
9.紅茶冷后變渾濁說明是好茶
很多人在喝紅茶時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茶湯冷后會變渾濁。這是因為茶中含有茶多酚,而紅茶在發酵時部分茶多酚會轉化為茶黃素,茶黃素,茶褐素。
在高溫狀態下咖啡堿與它們都成游離態。
但隨溫度的下降,它們會通過締合而成締合物,并表現出膠體的特性,使茶湯由清轉渾而出現〝冷后渾〞的現象。
這與紅茶的鮮爽濃強度有關,鮮爽度越強的紅茶,冷后渾的現象越明顯。
10.不是所有茶都是越新越好
即使是綠茶,也最好不要剛做出來就喝,新茶會給胃黏膜帶來比較大的刺激。
另外綠茶有一定的寒氣,最好等它的寒氣退去一些后再喝。如果要喝新鮮綠茶,最好是在制成后半個月左右再喝。
除了綠茶之外,其他茶類的最佳飲用期,幾乎都是第二年。
因為這些茶在制作過程中都會有炒制或烘焙的過程,要等到火氣褪盡后,口感才會變得更好,例如黑茶,則是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