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尤其我國是農耕大國,對于立春這個節氣一向看的非常的重。那么大家知道立春的來歷和風俗都有哪些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關于立春的小故事。
一、立春的來歷和風俗
立春歷史悠久,在春秋期就開始有,但是當時并沒有二十四節氣,只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幾個節氣之分。后來根據天文氣象學將我國的氣候分為二十四節氣,立春定為節氣之首。立其實就是開始的意思,而春就代表著春天,立春到來之際,萬物復蘇,天氣回暖,春意盎然,從立春到立夏這一個階段都被稱為春天,所以立春是跟春天有關的。
二、立春的風俗有哪些
1.打吹牛
在立春時節,民間有打春牛的風俗習慣,是希望能夠將懶惰打掉,勤勤懇懇耕種,這樣才能有好收成。春牛一般是用泥土或者紙糊的,如果是用泥土制作的春牛,那么要用柳條來鞭打,然后把散落的土塊灑落到莊稼里面,這樣秋季會有好生成。而如果是用紙糊的春牛,會在里面放入五谷雜糧,當柳邊把紙打破之后,五谷雜糧就會掉出來,撿到之后也是取到一個好兆頭。
2.咬春
咬春其實就是吃與春有關的食物,一般北方吃的是吃春餅,而南方的咬春則是吃春卷。春餅和春卷類似,都是會用到面皮,但是北方的春餅里面裹的是時蔬,而南方的春卷會將菜切碎拌成餡料包裹在面皮里,然后放到油鍋里面去炸著吃。
3.祭祖
我國對于立春時節是非常看重的,在古代就會有在立春的時候祭祀祖先的這樣的一個習俗,所以到了立春時節,家家戶戶也都會準備一些食物祭奠祖先。
關于立春的來歷和風俗就跟大家了解到這里。由于我國地域比較大,而且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差別也比較大,所以在立春時間,每個地區的文化和飲食風俗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如果大家對立春的風俗習慣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全國各地走一走,多了解一下,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