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小吃:鴛鴦火鍋
簡介
鴛鴦火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吃,屬于川菜系。成菜風味別致,麻辣鮮香,鮮醇濃厚,各有特色。鴛鴦火鍋,是以傳統毛肚火鍋的紅湯鹵和宴席菊花火鍋的清湯鹵,兩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創新火鍋。此品原名“雙味火鍋”。為1983年重慶隊參加全國第一屆烹飪大賽的參賽菜品,由閻文俊取名設計、特級廚師陳志剛制作。這種火鍋用銅片隔成兩半,造成一個太極圖形,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入鍋燙涮的原料可隨人意。1985年,熊四智將“雙味火鍋”改名為“鴛鴦火鍋”,更富有文化韻味和飲食情趣。愛新覺羅·溥杰作為1983年全國烹飪大賽的評委顧問曾對此品評價說:“這個菜很好,好就好在有發展。它巧妙地將四川傳統的紅湯火鍋和清湯火鍋匯于一鍋,風味別致,頗有特色。更可取的是這個菜的容器,這種太極圖鍋耐人尋味。”
歷史文化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做法
用紅白兩種湯汁入火鍋的雙鍋內,配以各種動物生肉片和蔬菜,涮燙而成。紅湯鹵的調制有三種著名的配方,基本調味品為高湯(或雞湯、牛肉湯)、牛油、郫縣豆瓣、永川豆豉、冰糖、辣椒末、姜末、花椒、川鹽、紹酒、醪糟汁,要求口感豐富,味濃味厚,麻辣適口,鮮香回甜。清湯鹵又稱白湯鹵,主要調味品為清湯、白醬油和味精。其湯用老母雞、老肥鴨、火腿蹄子、火腿棒子骨、豬排骨加水吊制,用豬肉茸和雞脯肉茸來掃湯至湯清亮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