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小吃:炸八塊(八塊雞)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7-02 10:34   2,922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鄭州特色小吃:炸八塊(八塊雞)

簡介

炸八塊,又名八塊雞,是河南省漢族傳統名菜,屬豫菜系。它由童子雞、雞肫、雞肝、淀粉(蠶豆)等食材烹制而成。本地菜館頗有韻味的“干摟炸醬不要芡,一只雞子剁八瓣”的響堂報菜語,后半句就是指此菜而言。

炸八塊(八塊雞)

歷史文化

相傳清乾隆皇帝巡視河道駐驊開封時曾領略過它的風味,由此聞名于世,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19世紀20年代,經開封又一新飯莊廚師劉庚蓮等人的改進和提高,風味更佳。此菜炸漿并重,色澤紅亮,外脆里嫩,干濕得當,備受食客歡迎。食時,佐以椒鹽,辣醬油則其味更美。

工藝關鍵:“頓火”也稱“漿透”。為防止在炸制過程中出現外焦、里生、硬心,或溫度過高導致原料老化,故在原料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將鍋端離火口,停一會兒待溫度降低后再端至火上,如此反復加熱,能使原料熟透而不老化。以達到菜肴外焦里嫩的口感要求。

 

做法

主料輔料:凈仔雞1只(約重750克)、花椒鹽10克、辣醬油20克、紹酒10克、姜汁10克、精鹽20克、花生油l000克、醬油15克(約耗100克)

烹制方法:

1.將初加工后的仔雞洗凈,去頭頸和內臟,將雞一破兩開,左手拿住雞爪骨,雞皮向下,右手用刀尖由元骨下面下刀,順著腿骨劃開,再從二節骨下面把骨截斷掀起(使其骨離肉但不去掉),把肉剁斷,再由中節骨下頭把骨截斷掀起。前膀先把肩骨筋割斷,再順膀骨把肉劃開,把膀上節骨下頭截斷掀起連在雞脯肉上,再掀起雙骨把膀上的肉帶在雙肩上,用此法將兩個雞腿和雞膀(連脯肉)加工成八塊放入盆內。

2.將紹酒、精鹽、醬油、姜汁放在一起兌成汁,均勻地潑入放雞塊的容器內拌勻使之入味。

3.炒鍋放在旺火上,下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雞塊,炸成柿黃色,起鍋頓火,使雞塊在油中漿至肉能離骨撈出,鍋再放旺火上,油溫至七八成熱時,將雞塊重炸,至色澤紅亮時撈在盤內,外帶花椒鹽、辣醬油上桌。

營養價值

雞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才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而童子雞的肉里含蛋白質較多,老雞的肉里含蛋白質少。這是因為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雞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仔雞的肉營養價值高。再者仔雞的肉里含彈性結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童仔雞肉經蒸煮之后,雞纖維便分離,變得細嫩、松軟適口,而老雞的雞肉只占體重的40%左右,多數的脂肪和彈性結締組織。彈性結締組織是一種不溶于水彈性蛋白質,質地堅韌不易嚼碎,經160度高溫蒸煮后會變成不可溶性的膠質,只能被人體吸收很少的一部分。

雞肫也稱“雞胃”。俗稱“雞肫”。雞雜之一。形扁圓,外有筋膜,內有肫皮,兩側為肫肉。其肉為紫紅色,質韌,熟后脆嫩。宜制冷、熱菜肴。韌脆適中,口感好。常用于炸、爆、鹵等。如:炸肫仁、火靠菊花肫、爆肫花、鹵雞肫。

雞肝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肝臟。雞雜之一。呈大小雙葉,葉面有苦膽和筋絡(加工時須摘去)。其色紫紅,質細嫩。宜鹵、炸。如:鹵雞肝,炸雞肝。因其分豐富的營養和特殊功效,使得雞肝成為補血養生的最佳食物。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6069.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