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
白茅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白茅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向陽干草地或山坡上,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凈,鮮用或扎把曬干。 白茅根根莖呈長圓柱形,直徑2至4毫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皺紋,環節明顯,節間長1至3厘米。體輕,質韌,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多具放射狀裂隙,有時中心可見一小孔。氣微,味微甜。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 根據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白茅根、茅根炭,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白茅根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
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
白茅根的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①《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②《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③《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⑤《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⑥《本經逢原》:"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干紫不起。"
⑦《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白茅根的作用
1、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熱,故適用于上述諸癥,常作輔助藥應用。又在麻疹出疹期與恢復期,均可用茅根煎湯作飲料,取它清熱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熱妄行、吐衄尿血等癥。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治血熱妄行之癥,可以單用,也可配小薊、藕節等同用。
其它作用
1、治療急性腎炎
有較好效果,可以縮短病程。據數十例的觀察,服藥后通常在1~5天內小便即顯著增多,每日可達1500~3000毫升左右。隨之水腫即漸消失,高血壓及尿檢變化亦漸好轉而趨正常。據部分病例統計,水腫消失時間平均約4~5天或1周左右;血壓恢復正常時間在5~20天,平均7~9天;尿檢變化平均消失時間,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于慢性腎炎亦有利尿消腫及一定的降壓作用。但對肝臟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腫,則無利尿消腫作用或作用不顯著。因此有人推測,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從而使腎血流量及腎濾過率增加而產生利尿效果;同時腎缺血改善,腎素產生減少,使血壓恢復正常。故對急性腎炎療效良好,慢性腎炎療效較差,而對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腫幾不奏效。服藥期間除個別有輕微頭暈或惡心外,未見不良反應。用法:一般以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凈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連服1~2周或至痊愈。亦有配合大薊、小薊、生地或麻黃組成復方治療。服藥同時,須注意臥床休息,限制水、鹽的攝入,保暖。必要時可適當加用其它藥物控制并發癥及感染病灶等
2、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用白茅根(干品)2兩,水煎,每日兩次分服。治療28例,結果臨床治愈(45天內主要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21例,好轉(臨床癥狀好轉,45天內各項肝功能的數值下降超過半數,或45天后完全恢復正常)7例。治療后,主要癥狀大多在10天內消失,肝脾腫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轉氨酶經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平均20.15天全轉正常。未見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療高血壓病,配合仙鶴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白茅根的副作用
藥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飲食宜忌
宜:急性腎炎,急性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壓病人宜食;急性發熱性病人煩熱口渴者宜食;急性傳染性黃疸肝炎者宜食;小兒麻疹者宜食。
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忌食。
白茅根的食用方法
白茅根瘦肉湯
材料: 豬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鹽3克
制作過程
1. 將白茅根洗凈,切段;
2. 豬瘦肉洗凈,切塊;
3.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時,調味即可。
小帖士
1. 清熱生津、利濕退黃;
2. 急性黃疸型肝炎屬淡熱者,癥見面目俱黃,色澤鮮明,小便不利,色如濃茶飲食減少,亦可用于泌尿系感染而屬濕熱下注者;
3. 白茅根如用鮮品,效力更佳;
4. 鮮品的用量以90-120克為宜;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本湯
胡蘿卜竹蔗茅根瘦肉湯
制作材料:胡蘿卜250克,甘蔗150克,白茅根120克,豬肉(瘦)120克:鹽3克
制作過程
1. 胡蘿卜去皮、蒂,切厚件,用水洗凈。
2. 竹蔗(甘蔗)去皮,斬段,劈開。
3. 茅根,瘦豬肉用水洗干凈。
4. 將以上全部材料,放入已經煲滾了的水中。
5. 用中火煲3小時。
6. 以少許細鹽調味,即可以飲用了。
小帖士
1. 胡蘿卜解毒,透疹,竹蔗又可以清熱,潤燥,茅根清熱,涼血,利尿,加上營養豐富的瘦豬肉,此湯具有清熱利尿,潤燥解毒的作用。
2. 出水痘的小孩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也可用此湯給小孩子飲用作食療。
玉米須豬小肚湯
制作材料:豬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
特色:清熱去濕,利水消腫。水腫(陽水),癥見頭面四肢浮腫,小便短少,體重而困倦;或濕熱黃疸,身目黃色鮮明,小便黃短,口渴身重等?,F多用于急性腎炎、血管神經性水腫、柯興氏綜合癥及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藥物中毒性黃疸,高血壓病等屬于濕熱內盛見有上癥者。
制作過程
(1)豬小肚去凈肥脂,切開,用鹽、生粉拌擦,用水沖洗,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冷水中沖洗,白茅根、玉米須、紅棗(去核)洗凈。
(2)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中藥白茅根性味歸經、功效作用
中藥白茅根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全國多數地區均有分布。春秋兩季采挖,冼凈鮮用,或曬干切短節生用。
白茅根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白茅根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白茅根主治:用于血熱出血證,熱淋,水腫,黃疸,熱病煩渴。
1、調節免疫功能
2、鎮痛作用
3、祛痰作用
4、利尿作用
5、止血作用
1、中藥白茅根性寒,功擅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尿血等,單味煎服,亦可配伍其它藥物同用。用于血熱吐衄,可與大薊、小薊、牡丹皮等同用;又能清熱利尿,用于膀胱蘊熱尿血之證,常與小薊、側柏葉、蒲黃等同用。
2、中藥白茅根能清熱利濕,利水通淋。用于水腫、熱淋、小便澀痛,可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用于濕熱黃疸,常與茵陳蒿、梔子、黃柏等同用。
3、中藥白茅根甘寒,能清泄肺胃蘊熱,生津止渴。故可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穢及肺熱咳嗽等證,常與蘆根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