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的作用與功效,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9-01 02:23   2,958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白鮮皮的作用與功效,,白鮮皮的功效,中藥白鮮皮,白鮮皮價格,種植白鮮皮,白鮮皮種植,白鮮皮的價格,白鮮皮圖片,白鮮皮禁忌,白鮮皮多少錢,白鮮皮湯,白鮮皮泡腳,白鮮皮內服,白鮮皮鑒別,白鮮皮美白,白鮮皮用法,白鮮皮種子價格,白鮮皮熬水,白鮮皮丸

白鮮皮的作用與功效

白鮮皮,別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拉丁文名:CORTEX DICTAMNI中藥名。為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主產于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剝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功效。《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爆F代研究,該品揮發油在體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白鮮皮的作用與功效

白鮮皮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祛風。

【功效特點】本品善走肌肉,除濕祛風,且兼利小便,使濕熱從小便排出,為諸黃風痹之要藥。

【功效作用】

1.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用于濕熱瘡毒、風疹疥癬、皮膚瘙癢等證,常與苦參、蟬蛻、荊芥、防風、地膚子同用,也可與苦參、黃柏、蛇床子、川椒煎湯熏洗。

2.清利濕熱:用于濕熱黃疸及濕熱痹痛等證。

【鑒別應用】白鮮皮與苦參,均能清熱燥濕,同可用治濕熱瘡毒、風疹疥癬,以及黃疸尿赤等證。然苦參功勝,兼可利小便,且可殺蟲止癢,還可治麻風,并可代黃連治痢,而白鮮皮則為“諸黃風痹之要藥”,故兩者療病各有特長。

【配伍應用】

1.配白蘞:白鮮皮苦寒,解毒清熱之力強,并能止癢;白蘞苦辛,能消腫斂瘡,并具生肌之效。兩藥合用,解毒斂瘡、生肌止癢作用增強。

2.配苦參:白鮮皮、苦參均味苦性寒,都具清熱、解毒、燥濕之功,但苦參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故兩藥合用解毒清熱、利水除濕作用大增。

3.配茵陳 白鮮皮、茵陳均苦寒瀉熱,具利濕退黃之功,兩藥相須為用,其剩濕退黃作用倍增。

4.配防風:疏風、清熱、止咳,主治風熱咳嗽。白鮮皮寒能清熱,防風辛可發散解表祛風,兩藥合用,可發散解表、清肺熱而止咳。

5.配土茯苓:清熱解毒,利關節。白鮮皮味苦性寒,長于清熱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長于除濕,利關節。兩藥合用,可治梅毒或或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6.配地膚子:本品清熱、祛風、除濕,地膚子清濕熱、利尿止癢,兩藥合用,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

應用注意事項:虛寒證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5克,入煎劑,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白鮮皮的五個功效與作用

白鮮皮是什么?是一種中藥材,中醫養生是很有效果的,從內而外的調理,而且也可以起到保健養生的目的,副作用比較小,而且中醫養生是比較慢的,慢慢的調理才能讓身體有一個健康的狀態。白鮮皮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材,來看看它的一些保健功效和作用。

一、清熱解毒功效

白鮮皮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白癬皮的性味寒,具有可以很好的清熱解毒,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對于一些熱性疾病來說有很好的調理的作用。

二、祛風燥濕作用

白鮮皮具有祛風燥濕作用。白鮮皮入腸經,也能入肺經,身體有風濕火是燥熱等不適可以用白癬皮來祛風燥濕。白鮮皮可以有祛風濕的作用,對于出現的風濕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而且也可以有調理體質的作用。

三、清熱利濕作用

白鮮皮具有清熱利濕作用。我們都知道,想要養生就得排濕,白癬皮的性味寒,身體的濕熱可以用白鮮皮來調理,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的效果。

四、清肺止咳之功

白鮮皮具有清肺止咳之功效。對于內熱感冒引起的痰多咳嗽,鼻子干燥,干渴等情況,白鮮皮可以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可以起到清肺止咳的效果。

五、解熱的作用

白鮮皮根皮有解熱作用,給發熱(溫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劑,能使體溫下降。狗靜脈注射另一種白鮮皮浸膏,能縮短血凝時間。它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可以有降溫的效果。

白鮮皮的五大保健的功效,上面都介紹了相關的內容,白鮮皮是一種具有調理體質的中藥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咳的作用,對于潤肺來說也有好處,可以止咳化痰,對于熱性疾病的調理來說效果顯著,大家可以說是這樣的中藥材。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白鮮皮的副作用及禁忌

白鮮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皮可以入藥,這種植物多出產于中國的遼寧和河北以及四川等地,春天和秋天都可以采挖,采挖以后去掉須根和外面的老皮縱向剖開切片曬干就是中藥白鮮皮。那么白鮮皮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它有沒有副作用和禁忌呢?想具體了解,可以隨我一起去看看。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利濕

清熱利濕是白鮮皮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味苦,性寒,能清除人體骨的濕熱,對人體因濕熱過重引發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防癌抗癌

刷卡也是白鮮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抑制腫瘤細胞中核酸的代謝,加快人體內部腫瘤細胞的壞死,能讓瘤體縮小,可以提高淋巴細胞的活性,讓人體免疫力明顯提高,另外白鮮皮中的白鮮堿和葫蘆巴堿都是天然的抗癌成分,因此,平時食用白鮮皮可以起到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

3、抗菌解熱

白鮮皮中含有多種生物堿,堿性成分,進入人體以后可以消除多種細菌,也能抑制一些真菌的活性,而且白鮮皮中含有的茵芋堿還有一定的降溫解熱作用,因此白鮮皮也就具有了不錯的抗菌解熱作用。

白鮮皮的副作用及禁忌

白鮮上藥用功效出色,但是無毒,而且性質溫和,禁忌不多,只是有那些身體虛寒的人群不能服用。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咸;歸脾、胃經。
功效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癢疹,風濕痹痛,黃疸。

禁忌虛寒證忌服。

白鮮皮為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的是白鮮的根皮,產于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采挖,去須根和外部糙皮,縱向剖開,抽去木心,切片,曬干用。

白鮮皮出自《藥性論》,載于《神農本草經》。主要用來治療“頭風,黃疸,可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p>

白鮮皮的作用

白鮮皮為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皮的根皮。味苦,性寒。白鮮皮藥用價值較高,功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內服主要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黃疸尿赤,濕熱痹痛;外用于濕疹,疥癬,皮膚瘙癢,肌膚潰爛,黃水淋漓等癥。白鮮皮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神農本草經》?,F代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白鮮皮含有白鮮堿,白鮮內脂、谷甾醇、膽堿、梣皮酮等。對多種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鮮皮還有解熱作用。

(一)白鮮皮的作用

第1步清肺止咳。

火熱之邪,上灼于肺,傷津劫液,阻遏氣道,使肺之肅降無權。其癥可見:咳嗽氣粗,痰黃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紅赤,煩渴便秘。白鮮皮苦、寒,入肺經,可清在肺之熱邪,金氣清肅,咳嗽自消。

第2步清熱利濕。

白鮮皮昧苦、性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可用于因濕熱而致各種病癥。《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為諸黃風痹要藥。”

第3步祛風燥濕。

《本草原始》:“白鮮皮入肺經,故能祛風,入小腸經,故能去濕。夫風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去?!?/p>

第4步清熱解毒。

白鮮皮苦、寒,具清熱解毒之功效?!端幮哉摗?;“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神農本草經》:“主頭風……女子陰中腫痛?!?/p>

第5步清熱定驚。

白鮮皮苦寒,其清熱、瀉火力強,故用于因熱則生風之候。

第6步其它作用。

白鮮堿、茵芋堿及崖椒堿的混合物能降低腎上腺素對豚鼠精囊的作用,茵芋堿能使肌肉麻痹,并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動物血壓進行性下降。茵芋堿能提高橫紋肌的張力,加強脊髓反射的興奮性,葫蘆巴堿藥理活性弱,但早年有報告其在神經肌肉標本能降低神經的時值,對肌肉的時值則先降低后增加,此外,葫蘆巴堿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長31%。

【藥理作用】

白鮮

第1步抑制免疫、抗變態反應和抗炎。

對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對抗體生成細胞的增殖和循環抗體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時,不導致脾臟萎縮??娠@著抑制致敏T淋巴細胞釋放淋巴因子,顯著抑制小鼠接觸性皮炎和繅Ⅳ型變態反應以及遲發型超敏反應。對非特異性炎癥和變態反應性炎癥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第2步抗癌。

本品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的核酸代謝。使動物腫瘤細胞明顯壞死,瘤體縮小,有大量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包圍腫瘤細胞。白鮮堿、胡蘆巴堿、梣酮和揮發油為抗癌的有效成分。

第3步抗菌、解熱、鎮靜。

其多種生物堿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鮮皮茵芋堿有解熱降溫和鎮靜鎮痛功效。

第4步對心血管。

白鮮堿小量時興奮離體蛙心,使心肌張力增強,心臟每搏輸出量和每分鐘輸出量均增加。所含花椒堿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茵芋堿有麻黃堿樣作用,能使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冠脈擴張。此外,在紫外線照射下,白鮮堿能與DNA之雙螺旋結構中的嘧啶堿基形成加成物,這一作用與牛皮癬治療藥8一甲氧補骨脂素相似;白鮮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第5步關于治療皮膚過敏性疾病。

白鮮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藥,又是抗過敏、抗變態反應藥,臨床對急慢性皮膚過敏有效,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藥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銀屑病、白塞病等。常與地膚子、土茯苓、黃芩等同用。

白鮮堿能使紫外線在體內發揮作用,并又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因此對銀屑病更為適宜,與土茯苓、紫草、虎杖等同用。

本品對有紅斑狼瘡光敏感者可能不利。

本品外用還能治療真菌感染之癬瘡。

白鮮皮的功效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咸,無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歸經】 入脾、胃經。

①《綱目》:'入足太陰、陽明經,兼人手太陰、陽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腸經。'

③《本草從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

【功能主治】

白鮮

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癢疹,風濕痹痛,黃疸。

①《本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別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后余痛。'

③《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④《兵部手集方》:'療肺嗽。'

⑤《日華子本草》:'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并一切風痹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

白鮮皮配伍應用

第1步配白蘞,清熱解毒,祛濕止癢,斂瘡生肌。主治濕熱瘡瘍,癰瘡腫毒,皮膚瘙癢,燒燙傷等。白鮮皮苦寒,鮮毒清熱之力強,并能止癢;白蘞苦辛,能消腫斂瘡,并具生肌之效,兩藥合用解毒斂瘡,生肌止癢作用增強。

第2步配苦參,清熱解毒,利水除濕。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灼熱澀痛等癥。白鮮皮,苦參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熱、解毒、燥濕之功。但苦參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故兩藥合用解毒清熱、利水除濕作用大增。

第3步配茵陳蒿,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治濕執黃疸。白鮮皮、茵陳均苦寒瀉熱,均具利濕退黃之功效。兩藥相須為用,其利濕退黃作用倍增。

第4步配防風,疏風、清熱、止咳。主治風熱咳嗽。自鮮皮寒能清熱,防風辛可發散解表、祛風。兩藥合用,可發散解毒,清肺熱,而止咳。

第5步配土茯苓,清熱解毒,利關節。白鮮皮味苦,性寒,長于清熱、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長于除濕,利關節。兩藥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第6步配地膚子,白鮮皮清熱、祛風、除濕,地膚子清濕熱、利尿止癢。兩藥合用,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

白鮮皮附方

白鮮花

第1步治肺藏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鮮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一兩,黃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后臨臥。(《圣濟總錄》白鮮皮散)

第2步治癇黃: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水二鐘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書》白鮮皮湯)

第3步治鼠疫已有核,膿血出者:白鮮皮,煮服一升。(《補缺肘后方》)

第4步療產后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白鮮皮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鮮湯)

第5步治濕熱瘡毒、濕疹,疥癬: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常用治濕熱瘡毒、肌膚潰爛、黃水淋漓者,可配蒼術、苦參、連翹等藥用;治濕疹、風疹、疥癬,又配苦參、防風、地膚子等藥用,煎湯內服、外洗。

第6步治濕熱黃疸,風濕熱痹:本品善清熱燥濕,可治濕熱蘊蒸之黃疸、尿赤,常配茵陳等藥用,如茵陳湯(《圣濟總錄》);取其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祛風通痹,可治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者,常配蒼術、黃柏、薏苡仁等藥用。

第7步治慢性濕疹,蕁麻疹:白鮮皮9g,白蒺藜12g,烏梢蛇9g,生地12g,防風、當歸各9g,甘草6g。水煎服。方中白鮮皮祛風,為君藥。(《中藥臨床應用》雙白祛風湯)

中藥白鮮皮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第1步LD50 :本品和白附子水提取制成的散結片小鼠灌服的LD50>2g/kg。

第2步毒性反應:散結片對犬每日l次喂飼3.63g/kg,連續6個月,未見明顯毒性反應。說明白鮮皮的毒性很小。

(三)臨床觀察

本品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白鮮皮有特殊的藥香氣,臨床劑量過大(15——30g)有胃不適反應,在復方中要多用些和胃藥。

【用藥忌宜】

第1步虛寒證忌服。

第2步《本草經集注》:“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p>

第3步《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白鮮皮的食用方法

白鮮皮

第1步白鮮皮酒

【處方】白鮮皮3兩,川獨活3兩。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脈沉弦濇者。

【用法用量】醇酒5-6升,蒸窨。空心隨量飲。

【各家論述】產后中風挾濕,而留連不解,不能流行血氣,故肌膚頑木,痛癢不知。白鮮皮去風濕以理皮膚,川獨活開經氣以除頑痹。醇酒蒸窨,務使風散濕除,則營血灌注,而肌膚潤澤,焉有頑痹之患乎!

第2步白鮮皮七味湯

【處方】白鮮皮3兩,干葛5兩,黃芩3兩,郁金3兩,豉5兩,梔子10枚,芒消6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黃疸初得,稍覺心中煩熱,外狀與平常無別,但舉體正黃,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覺瘦悴乏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納芒消,分3次溫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湯,當得利,利后將息1-2日,則合后黃連丸服之。

【摘錄】《外臺》卷四引《許仁則方》

白鮮皮的真偽鑒別

白鮮皮

正品:

白鮮皮為蕓香科草本植物白鮮的干燥根皮。呈卷筒狀,長5—15厘米,直徑1—2厘米,厚2—5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白粉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帶層片狀,剝去外皮,迎光檢視有閃爍的小亮點。有羊膻氣,味微苦。功能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殺蟲。

偽品:

八角楓皮:呈卷筒狀或片塊狀,長5—20厘米,直徑1—3厘米,厚1—2毫米。表面青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細縱紋,內表面黃白色,光滑,質脆,斷面黃白色,氣腥味苦,有小毒。

金雀皮:呈卷筒狀,長6—20厘米,直徑1—2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黃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有稀疏而明顯的棕色橫長的皮孔。內表面淺棕色,有細紋。質堅硬,折斷面淡黃白色,帶粉性,呈纖維狀。氣味微弱。

雞根皮:呈卷筒狀,長5—15厘米,直徑0.8—1.5厘米,厚2—4毫米。表面褐色或淡棕黃色,有較深縱紋或縱溝,可見明顯圓形脫落的側根痕。內表面黃白色,具細皺紋,質韌,折斷面棕黃色。氣微,味微甜,略苦。

臭皮:呈半卷筒狀或瓦片狀,長10—20厘米,直徑2—5厘米,厚約2—5毫米。栓皮已除去。表面淡白色至淡黃白色,具有不規則的細紋理及莖枝痕。內表面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白色,纖維性。氣臭、味辛澀。

推薦閱讀:

1: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2:高麗參的作用與功效

3:遠志的作用與功效

4:西洋參的作用與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709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