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的作用與功效
北柴胡(學名:Bupleurum chinense DC.)是傘形科,柴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5厘米。主根堅硬較粗大,棕褐色,莖表面有細縱槽紋,實心,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葉表面鮮綠色,背面淡綠色,常有白霜;莖頂部葉同形,復傘形花序,花序梗細,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圓錐狀;總苞片甚小,狹披針形,花瓣鮮黃色,上部向內折,中肋隆起,花柱基深黃色,果廣橢圓形,棕色,9月開花,10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和華中各地。生長于向陽山坡路邊、岸旁或草叢中。該種醫藥上應用很廣泛。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的成分
柴胡的成分主要是柴胡皂苷、甾醇、揮發油、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此外,還含有黃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而且在大葉柴胡的根和莖中分離到4種多烯炔類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這些化合物對光、熱不穩定,易氧化。而且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劇毒。
北柴胡常治療疾病
1、用于寒熱往來,感冒發熱。本品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于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而為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等少陽證之要藥,多配黃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湯;用治感冒發熱,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與甘草同用,若熱邪較甚,可配葛根、黃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現有用柴胡制成的單味或復方注射液,對于外感發熱,有較好的解熱作用。
2、用于肝郁氣滯,月經不調,胸脅疼痛。本品能條達肝氣,疏肝解郁,調經止痛。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如逍遙散;對于胸脅疼痛,不論內傷肝郁,外傷跌撲,均可應用,常與香附、川芎、芍藥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3、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本品長于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善治氣虛下陷神倦發熱,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癥,常配人參、黃芪、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此外,本品還可退熱截瘧,又為治療瘧疾寒熱的常用之品,常與黃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熱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陽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北柴胡是什么
北柴胡是一種外形酷似傘型的草本植物,在中醫多用于清虛熱之火。北柴胡植株主根較粗大,堅硬。通常從基部分出數莖,莖單一或數莖叢生,莖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
北柴胡又名硬柴胡、津柴胡等。生于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處。常野生于較干燥的山坡、林緣、林中隙地、草叢及路旁。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旱。怕水浸。在砂壤土或腐葉土中生長良好,在鹽堿土上生長不旺盛,葉片易出現卷縮。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柴胡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個生長發育周期。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長只生基生葉和莖,只有很少植株開少量花,尚不能產種子。田間能夠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長迅速,于7~9月開花,8~10月為果熟期。全生育期約190~200天。別名香柴胡、北柴胡。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北柴胡具有清熱解表、和解少陽,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和解少陽,舒肝和胃,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熱入血室。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具體如下:
1、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本品長于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善治氣虛下陷神倦發熱,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癥,常配人參、黃芪、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2、用于寒熱往來,感冒發熱。本品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于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而為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等少陽證之要藥,多配黃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湯;用治感冒發熱,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與甘草同用,若熱邪較甚,可配葛根、黃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現有用柴胡制成的單味或復方注射液,對于外感發熱,有較好的解熱作用。
3、用于肝郁氣滯,月經不調,胸脅疼痛。本品能條達肝氣,疏肝解郁,調經止痛。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如逍遙散;對于胸脅疼痛,不論內傷肝郁,外傷跌撲,均可應用,常與香附、川芎、芍藥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北柴胡與南柴胡區別
柴胡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其實兩者差別不大,主要就是產地不同,北柴胡產與山東、東北等地,南柴胡產于江蘇四川等地,藥性并沒有很大差別。北柴胡,也叫竹葉柴胡、柴胡。南柴胡,也叫狹葉柴胡、紅柴胡。兩者均為傘形科植物,以根入藥,有解表和里、升陽、疏肝解瘀之功效。由于兩者植物形態非常相似,在生產上很容易混淆。市面上常用的多為北柴胡,其功用主要是退熱、疏肝解郁、升陽氣等。
北柴胡主根粗大、堅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數側根。莖叢生或單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彎曲。莖基部無纖維狀葉柄殘基物。莖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中部葉倒披針形,有平行脈7~9條。葉寬6~16mm。復傘形花序,花鮮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左右扁平。分果瓣形似香蕉,凹凸或平凸,長2.5~3mm。雙懸果橢圓形,長約3mm,寬1mm,側面扁平,合生面收縮,表面棕褐色,略粗糙,懸果切面近半圓形,油管圍繞胚乳四周,胚乳背面圓形,腹面平直,胚小,千粒重1.4g。
南柴胡主根圓錐形、較軟,外皮紅褐色。莖單一或2~3叢生,莖上部多回分枝成“之”形彎曲。莖基部有棕色或紅色纖維狀葉柄殘基物。莖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柄、條形或狹條形,有脈5~7條。葉寬3~7mm。復傘形花序,花黃色。雙懸果橢圓狀卵形,側面略扁平,灰褐色,長2-3mm,寬1.5-1.8mm,合生面略收縮,5條果棱粗鈍突出,懸果橫切面近五邊形,油管圍繞胚乳四周,胚乳背面圓形,腹面平直,軟骨質,胚小,千粒重1.3g。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柴胡是一種中藥,是家家戶戶比較常見,大家都比較了解的一味中藥,它具有清虛熱下火氣的功能,相信大家都對它不會感到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夠將柴胡的藥效最大最好地發揮出來呢?在服用柴胡的時候究竟有那些禁忌和注意事項呢?為了在生活中,合適并且合理地使用柴胡,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北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等功效。廣泛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等癥。臨床上以柴胡為主的制劑也日益增多,如正柴胡飲膠囊、柴胡滴丸、小柴胡顆粒、大柴胡顆粒、柴胡舒肝丸等。但是,柴胡制劑在使用過程中也有配伍及用藥禁忌等。北柴胡中含有槲皮素,如鋁、鈣、亞鐵、鋅、鉍、鎂等制劑(鼠李鉍鎂片、葡萄酸鈣片、硫酸亞鐵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屬離子絡合物,從而影響腸道吸收,降低療效,故忌同服。維生素C和柴胡制劑同用,可將柴胡所含的的皂甙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類,而影響療效的發揮。
北柴胡輕清氣薄,升散而燥,故真陰虧損、肝陽上亢、口舌糜爛者忌長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故低血壓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長期應用該制劑,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者、抑郁癥者及嬰幼兒、老年人不宜大量長期服用。以上介紹了北柴胡的藥用價值及使用禁忌,專家提醒,柴胡劫肝陰,在陰虛病人(舌紅少苔、口渴等)在使用時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類,否則可能出現頭暈腦脹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