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立春起至立夏止)是萬物生長.萬物更新的季節。那么,春季該攝取哪些營養怎樣調整飲食呢可以用這樣一句順口溜來回答:"春天里來日漸暖.厚味飲食應轉淡,時鮮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長壽有保障?!?/p>
祖閏醫學指出"人與天地相應”,即人體的生理機能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適應。例如:人的血液循環,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
冬季血流緩慢,所以脈象如"石”,脈沉在骨;而春天的血液循環又漸漸增強,所以脈象"強”、"浮”,如魚游水面。因此,機體的營養結構要隨季節的客觀規律進行協調。中醫一貫主張在春天通過飲食養生來治病,現代醫學也證明這種觀點是正確的。
(1)進食高熱量。早春時節,氣溫仍寒。寒冷刺激甲狀腺,可引起功能亢進,消耗熱量,使人體耐寒力和抵抗力減弱。另一方面,人219CC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能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還要攝取富含維生素E的青色卷心菜、花菜、芝麻等,因為維生素E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力的作用。
(4)多吃食用菌。近年來,不少醫學專家還認為春天飲食應清淡,可添加食用菌(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做菜肴。因黑木耳富含礦物質鈣,而鈣對人體肌肉、心、腦等細胞的功能起主導作用;銀耳富含銀耳多糖,能提高人體衛士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綠膿桿菌的侵襲。所以,食用菌是一種春天的天然保健營養品。
民間習俗在清明節吃"青團”是符合人體春季的營養特點的。因為,青團是由綠色蔬菜的"青汁”(富含維生素)、糯米粒(高能量)、豆沙(含氮豐富、可保護神經系統)等制成。而"青汁”的化學結構與血紅蛋白相似,對青年貧血有良好的補血作用,經常食之可使人精神舒暢、血管舒張,對高血壓者能降低血壓。它還具有抑茵、通便作用,特別是能抑制腸道內變形桿菌的繁殖,具有健胃強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