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的古老傳統,一年分24個節氣,立春是第一個節氣,也標志著春季的開始。從此以后,天氣逐漸轉暖,冰雪開始解凍融化,蟄伏了冬三月的萬物,也開始蠢動萌發,人們更是慢慢除去厚重的外衣,農民開始準備新一年的耕種。所以,用來形容春天的多是"欣欣向榮、萬象更新”這些使人感覺積極向上的詞語。
而經過整個冬季的蟄伏,人體內的陽氣開始上升,"肝氣”也隨之升發。一般來說,冬季保養不當的人,非常容易在春天患溫病。而像高血壓病、哮喘、皮膚病及過敏性疾病等這些宿疾也容易在這個季節反復,所以,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忌食發物,如蝦、竹筍、雄雞、海鮮這些應盡量少吃。
根據中醫學理論,酸味是肝之本味,也就是說,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如果再多食酸味,等于火上澆油,會致使肝火過盛從而引發脾胃疾病。因此,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御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通過食療來增強機體抵抗力。例如疏理肝氣的陳皮、平息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養食品。
而且在春季里,大自然也為人類提供了不少應季又養生的野菜,譬如馬蘭頭、苜蓿、蓬蒿菜等都有不錯的清肝明目的作用。正因為此時脾胃容易受損,所以應在飲食上嚴加注意,忌食過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如冷饌、粽子、黏冷肥膩之物等。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兒,因體質較弱,更應特別注意。對于那些經常要參加應酬的人來說,此時則要盡量少喝酒,避免因酸使肝火旺盛,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
營養專家建議,春季飲食要掌握三個重要原則:
(1)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由于冬季剛走,而寒冷并未全部消退,常有"倒春寒”的襲擊,因此,補充高熱量食物仍是身體必須。我們所說的高熱量食物是指主食中除米面雜糧外,適量加入豆類、花生等物。
(2)保證攝人充足的維生素
青菜及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較高,如西紅柿、青椒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是增強體質,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質。
(3)保證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
這些優質蛋白主要存在于奶類、蛋類、魚肉、禽肉、豬牛羊瘦肉中。
如果將整個春季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的話,那么,早春為冬春交接的時候,氣溫仍是較寒冷的,人體消耗的熱量,相對于冬季來說,少不了多少。所以這個時候適宜進食一些偏于溫熱的食物,如花生、乳蛋、瘦肉等。營養專家建議食譜:
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適量。
午餐:主食150克,豬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湯或肉湯適量。
晚餐:主食100克,蛋魚肉類(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到了春季中期,天氣開始有很明顯的變化,忽冷忽熱是這個時期的顯著特征。所以,此時的飲食原則應該是依據溫度變化而增減蔬菜和肉類。譬如,天氣較暖的日子里相應增加蔬菜的攝入量,減少肉類的攝人量。而溫度驟降的日子里,則增加肉類的攝人量。
到了春晚期,天氣再也不會像中期那時忽冷忽熱,氣溫偏暖,而且比較固定了。這個時候,飲食原則應以清淡為主,并要特別注意維生素的攝人,適量增加蔬菜的食用。此時,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新鮮蔬菜越來越多,許多大棚種植的夏季蔬菜已經上市,所以,多吃些蔬菜不是難事。這一時期,營養專家建議您這樣吃:
早餐:豆漿250毫升,主食1。0克,小菜適量。
午餐:主食150克,魚蛋肉類(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湯適量。
晚餐:主食10&um1;。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總之,一年四季春為頭,如果在這個季節調養不當,使肝氣損傷。則可能導致夏天心火不足,從而使寒水將乘機侵犯而易致寒變,也就形成該熱時不熱,該長者不長這種狀況,對身體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健康小貼士
煮雞蛋時常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就是蛋液順著破裂的蛋殼流出來,其實加些醋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比較好。
對于青年和中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每天吃2個雞蛋也比較合適;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多的每天可吃2~3個雞蛋。
少年和兒童,由于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可吃2—3個雞蛋。
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實行大手術后恢復期的病人,由于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