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內分泌系統會自我調節,體內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使蛋白質、脂肪、糖類三大類產熱營養素的分解增加,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會造成人體熱量消耗和散失過多。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能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他們安全、順利、健康地過冬,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外界氣溫降低導致人體散熱加速,再加上冬季服裝增加身體負荷,人體基礎代謝率增加,能量消耗也隨之增加,蛋白質代謝增加,糖類利用增加,這都是人體為了防寒保護臟器而發生的調節,所以飲食也應有相應的調整。首先增加能量的攝入,由于基礎代謝增加,能量供給在寒冷條件下可增加10%~15%,最好根據老人的活動強度適當調整。
由于冬季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供給要充足。占總能量的15%以上,必需氨基酸有增加機體耐寒能力的功能,所以飲食中優質蛋白應占總蛋白的35%~50%,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脂肪的供給比例可適當增加到25%~30%,有助于提高耐寒能力,但不能過高,還要注意預防高脂血癥,如已有血脂增高的傾向,就不能增加脂肪的供給,還應保持稍低的脂肪比例。
增加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入,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泛酸,礦物質,如鈣、鈉、鎂、鋅、碘等,這對人體盡快適應低溫環境有積極作用及在寒冷環境下的機體有保護作用。必要時可每日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制劑,以補充足夠的微量營養素供給。
冬季老人食物供應數量和種類上應遵循平衡膳食原則,能量食物和蛋白質食物充足;充足且種類豐富的新鮮水果、蔬菜;要增加動物肝臟、蛋類、牛奶及瘦肉的供給,膳食制作細軟易于消化吸收,食物要熱,每日4~6餐,最好輔以粥類,如羊肉粥、紅薯粥、南瓜粥、山藥粥、鱔魚胡蘿卜粥、皮蛋瘦肉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