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平衡便是最好的養生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22-07-10 19:27   750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人活著不能為養生而養生,而要活得有價值,活得愉快。心態平衡是最好的養生。”已經70歲的黃麗娟一語中的,表明了自己的養生觀點。她認為,人要有信仰、信念和精神追求,體現在事業上,就看為百姓做出了多大貢獻;體現在人際交往

  "人活著不能為養生而養生,而要活得有價值,活得愉快。心態平衡是最好的養生?!币呀?0歲的黃麗娟一語中的,表明了自己的養生觀點。她認為,人要有信仰、信念和精神追求,體現在事業上,就看為百姓做出了多大貢獻;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就看有無寬大的心胸;體現在逆境中,就看能否做到寵辱不驚。如果心理保持平衡,并從中享受到幸福與快樂,自然能延年益壽。反之,如果整天為追求長生不老費盡心機,今天吃什么,明天喝什么,弄得心事重重,情緒不暢,自然也得不到快樂,長壽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活得是否愉快,關鍵在情志,在精神,在心態。

  在奉獻中感受快樂

  以德養生,才有快樂。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不管做什么事,要處處為別人著想;別人有困難,要盡心盡力地給予幫助。作為醫生,更要做到大醫精誠,用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為患者解除痛苦。

  一位48歲的患者因經濟、家庭和工作等多重壓力,得了冠心病,致使心臟冠狀動脈出現明顯的三支病變,多處狹窄均在90%以上,放置了7個支架。后來心絞痛仍頻繁發作,一天內竟然能發作七八次,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態度,他找到黃麗娟診治。當時,患者情緒不穩,脾氣暴躁又十分悲觀。黃麗娟一邊耐心安慰、勸導,一邊仔細檢查,向他講清病情與心情和信心的關系,幫他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一邊精心給予治療。半年后,患者心情轉變了許多,每次來都樂呵呵的,病情也緩解了。

  黃麗娟分析,在為患者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心理治療也很重要。讓患者慢慢樹立信心,心態平和地對待發生的一切,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會使病情大為改觀。同時,每治好一位患者,自己也有成就感,感到工作有價值,對社會有貢獻,因而感到幸福與快樂。

  在交往中分享快樂

  與人交流,化愁為喜。如今的社會發展變化很快,人作為社會一員,要適應社會,與社會融為一體。比如,社會上有人發財,有人下崗,境遇不同,差別很大。如果眼睛只盯著發財,想要大房子,想開好車子,吃飯下館子,欲望太高,物質要求太強,心理落差就越大,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人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而生病。因此,要經常與家人、朋友、同事交流,正確分析和看待這些問題,學會知足常樂,順其自然。心平氣和了,病則無以生之。

  一位80多歲的老人,還為名利煩憂,到處找人詢問。可以說,這種不平心理對身體極為不利。百病從氣上得,不如找個親近的人,訴說自己的煩惱,排解心中的不平,心氣和順了,氣機舒暢了,也就不會計較身外之物了。一人愁,兩人分擔,一人樂,兩人分享。

  黃麗娟認為,恬淡虛無,無我忘我,才是養生之道。物質上淡然,心情上安然,交往上大度,做到忍讓、理解、寬容,便會喜由心生。

  在逆境中尋找快樂

  自我排解,苦中尋樂。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人生一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悲有喜,有憂有愁,甚至有誣陷,有牢獄之苦。處在逆境中,容易悲傷痛苦,情緒低落。時過境遷,還對過去的事耿耿于懷,不能自拔。特別是遭人誤解,更是激動、憤怒不已。這些不良情緒,都不利于養生。而在苦中尋樂,善于自我排解,自我減壓,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患者從心絞痛到心梗、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是有個發展變化過程的。醫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患者如能正確理解和認識自我調養在疾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努力調整情志,保持心緒緩和,而不是恐懼、悲觀,就能延緩病勢的發展和惡化。同樣,高血壓患者降壓之后,也必須注意情緒穩定,這對減輕病情、避免中風有重要意義。這即是"已病防變”,必須做到心態平和的原因。

  黃麗娟說,患者如此,正常人也是如此。如意時,不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即使有人贊賞自己,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被人誤解時,不要生氣,要分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自己。逆境時,不灰心喪氣,要與人敞開心扉,在交流中得到鼓勵,獲得勇氣和力量。保持從容平和的心態,包容一切,避免煩悶在心,造成肝郁氣滯致病。時時事事心態平衡,快快樂樂一世一生,此乃養生之秘訣。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30223.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