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飲食,宜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勝酸,所以,秋季要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以防肺氣太過勝肝,使肝氣郁結。
所謂少辛,是指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因為,肺屬金,通氣于秋,肺氣盛于秋。少吃辛味,可有效防止肺氣太盛。
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很容易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季應講究科學飲食,宜食用一些含酸較多的食物,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剩肺氣的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秋季飲食,一方面可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卜、梨、柿子、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銀耳、乳品等食物,也可食用人參、沙參、麥冬、川貝、杏仁、胖大海、冬蟲夏草等益氣滋陰、潤肺化痰的保健中藥制作的藥膳;另一方面要少吃蔥、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所以有"秋瓜壞肚”的民諺,老年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