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小吃:清水河酸飯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9-08 14:53   1,631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內蒙古特色小吃-清水河酸飯簡介:酸飯是縣境居民的家常便飯,特別是居住在黃河沿岸的人民,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個“漿米罐”(也稱酸罐子),內盛漿湯,用來漿米,置放于鍋頭或熱炕頭,使漿進去的米很快發酵漚酸。漿進去的米一般多為當地產的糜米。

酸飯含有一種菌類,食后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使人體得到更多的維生素。人們常說酸飯可使皮膚細嫩、唇紅齒白。

內蒙古小吃:酸飯

歷史文化

酸飯最早源于李自成時代,傳說中當時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山西河曲一帶,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準備飯菜,誰知由于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行,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放得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成的粥,不但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而且開胃健脾味道極好,后來人們便故意將糜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的酸飯就流傳開了。由此可見,酸飯大概是由山西河曲起源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大部分人都是當初走西口從晉陜一帶移來的,所以酸飯自然就又流傳于內蒙地區。

做法

制作酸飯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將糜米放入預先備好的酸米罐子里,倒上水,放上漿湯,經過發酵,然后煮好,即可食用。酸飯的種類很多,有酸粥、酸撈飯、酸米湯、酸稀粥等。夏秋季節,喝一碗酸米湯,既可消暑解渴,又能祛乏解困,是一種難得的飲料。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8049.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