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小吃:風味肉食手扒肉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9-14 17:09   2,68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內蒙古特色小吃-風味肉食手扒肉: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里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觀光旅游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的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

簡介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游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蒙古草原地區已成為一種定規。

風味肉食手扒肉

做法

手扒肉的烹制方法是挑選一只肥嫩的綿羊或山羊,宰殺剝皮,去掉頭蹄,然后用鋒利的蒙古小刀,順著筋骨連接的關節部位,連骨帶肉將一根根完整的骨頭卸開。骨肉卸好后,放進鍋里,倒入涼水。鍋內除添加小許的食鹽外,不再需要任何佐料。待鍋開后,用勺子上下揚湯,小許有血沫浮出,再將其撇出鍋外。肉剛熟即出鍋,這叫開鍋肉。這種做法肉香味美、鮮嫩異常,富有營養。食用手扒肉時,不用筷子,用蒙古刀剝、刮、剔、手扒著吃。牧民十分珍惜勞動成果,因此一定要把骨頭上的肉刮下吃凈。羊的后座部位有胛板骨,牧民把胛板骨上的肉稱為“掀板肉”。上手扒肉的時候,主人特意將“掀板”放在最上面。通此習俗的人是絕不會隨意動“掀板”的。倘若有哪位客人,拿起“掀板肉”獨自享用的話,陪客的人就會婉轉而善意地勸他。當然,豁達、好客的主人,是不會責怪的。中國有句古話“不知不為過”。牧民認為掀板上的肉是最好的肉,因此要大家分享。掀板肉一般是由年長者,或主人指定最尊貴的客人為大家來分。為表示謝意,分肉的人先自飲一杯酒。分肉是有講究的,無論有多少人,每個人都應分得一份。即不能多一份,也不可少一份,否則,將被視為不吉利。分得肉的人要起身雙手接,并自飲一杯酒,以表示感謝。肉分完后,分肉的人要將胛骨上殘留的肉絲,用蒙古刀刮下吃凈。然后,用左手掌著胛骨,胛骨上放一杯酒,依次向在坐的人敬酒,以感謝大家享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敬完酒后,要把胛骨置于所在房子的高處。至于羊的小腿骨、脖子肉、下頜等,均由在場的晚輩們分享。

主料:帶骨羊肉 輔料:牛奶、芹菜、胡蘿卜 調料:蔥、姜、花椒、茴香、胡椒粉、鹽、雞精、醋、醬油、辣椒油、芝麻油

烹制方法:

1、將帶骨羊肉剁成二寸寬五寸長的塊,用清水浸泡,蔥、姜、芹菜都切成末,胡蘿卜切厚片待用;

2、取一小碗,將蔥姜末、醬油、醋、雞精、胡椒粉、鹽、芝麻油加點水調成汁;

3、鍋內加入清水,將泡好的羊肉放進去,用旺火燒開后,撇去浮沫,接著放入備好的蔥段、姜片、胡蘿卜片、茴香、花椒、牛奶后蓋好鍋蓋,轉入小火煮到肉爛時為止,出鍋時再加入鹽、雞精,將肉撈出后盛入盤中,吃時蘸調好的汁。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18067.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