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芝肉
簡介
陜西秦嶺山區的商洛人,款待佳賓的山珍美味中,必有商芝肉在。商芝肉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擅長制作商芝肉的大師已應召進京,將商芝肉奉獻于國宴之上。商芝肉之馳名,大牛歸功于其主料商芝草,它盛產于商洛秦嶺山麓。
商芝草,是一種蕨類草本植物,當地人常叫它“紫芝”、“全芽子”,嫩莖紫紅色,葉芽蜷曲如雞爪,每年春季,抽出約七八寸長的嫩莖,又肥又嫩,這嫩莖就是作商芝肉的用料。往往商洛山區人民趁鮮嫩將其采下后,直接晾干,或用開水燙一下晾干,長年儲存,以作隨時食用。
歷史文化
關于它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與四皓公有關的傳說。秦末漢初,天下戰亂不息,有周、吳、崔、唐四位賢人,在商洛山中商鎮之南丹水之陰的商山隱居,以避秦亂,后拒絕了漢王的入仕之請,老死山中,商洛人尊其為“商山四皓”,四皓墓如今猶在商鎮,是商洛一景。據說,四皓公在山中斷炊絕糧之時,常以一種紫芝草為食。心實愛之,并寫下了著名的《采芝歌》,便取名為“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