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防春寒治春火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22-04-24 19:31   1,077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期,氣候變化多端,時有風寒、雨濕、溫熱交替侵襲人體,易引發多種疾病。所以這一時令,尤應注意早春有備防春寒,晚春調養治春火。早春多見乍暖還寒,每臨倒春寒肆虐,入春后人體陽氣升發,皮膚腠理疏開,而驟降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期,氣候變化多端,時有風寒、雨濕、溫熱交替侵襲人體,易引發多種疾病。所以這一時令,尤應注意早春有備防春寒,晚春調養治春火。

  早春多見乍暖還寒,每臨倒春寒肆虐,入春后人體陽氣升發,皮膚腠理疏開,而驟降春寒又迅致皮膚腠理密閉,忽開忽閉,體內調節功能一時難以轉變,遂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腦膜炎、百日咳之類;或觸及宿疾發作,如肝炎、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據調查結果顯示,早春為一年中心肌梗塞的高峰發作期之一,這是春寒刺激心肌耗氧缺血指數上升,而造成冠心病負荷加重的緣故。又因冷空氣使外周皮膚血管收縮,引起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升高,往往引起腦血管痙攣而發生中風。

  春捂是保養人體陽氣的科學方法。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指出"春天不可薄衣”,尤其是早春的清晨與夜晚,穿衣蓋被寧愿偏多,切不可貪薄。而捂的重點在身體下部保暖,中醫稱之為"養陽收陰”,收斂陰氣,保養陽氣,抵抗力增強,可避免寒邪侵入,就能有效地防止多種傳染性疾病,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需要防寒保暖壯陽氣,才可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當然,春捂也要有度,當春暖趨向穩定而連續多天艷陽高照,身有熱氣騰起出微汗之感,可適當漸減冬衣,但一遇冷仍應立刻添衣御寒。

  春天以肝氣當令,尤其晚春自然界陽氣驟升,易引動人體蓄積的內熱而生肝火,繼而誘發春日常見的鼻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癥,以及頭痛暈眩、目赤眼疾等疾患。這時需調養肝氣去春火,少吃酸味多吃甘淡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御熱邪對人體侵襲。可首選谷豆類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蔬菜類的薺菜、油菜、胡蘿卜;果品類的栗子、紅棗、枸杞子、菠蘿等。將這些食品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就能從中攝取豐富營養,特別是蔬果中的多種維生素可充分滿足肝臟的需要。

  晚春尤要注意肝火上揚,因此除了藥食調治,還得調養精神,制怒養肝。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907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