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養生有哪些內容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22-04-27 21:15   851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精神養生。主張以安靜調養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靜思始倡于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莊之后,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可以防病,并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

  精神養生。主張以安靜調養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靜思始倡于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莊之后,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可以防病,并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

  動形養生。主張以運動形體來保養生命?!秴问洗呵铩仿氏忍岢珓有勿B生,認為經常運動身體,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人們練身強體手段。唐代名醫孫思邈及王燾等人也主張人要經常進行適度的運動。

  調氣養生。主張調養真氣來延年益壽。《黃帝內經》提倡調攝真氣以祛病延年。持此主張的學派認為,氣是生命的根本和動力,氣充滿全身,無處不到,具有祛邪防病的功效。氣,貴在運行不息、升降有常。調節氣機升降,維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強身健體。調養元氣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凋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方面。通過調養其氣,以達健康長壽。

  固精養生。主張通過固攝陰精,使之充盈內守,以達到養生。據載,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饵S帝內經》亦十分重視精對生命的作用,認為精是人始生的基礎.生命活動的根本.人體壽天的關鍵.主張養生關鍵在于節欲保精。陰精貴在充盈固秘,則人體得養,精力旺盛,強健長壽。固精的前提是收心正心。因此,這一學派強調節情欲以防陰精妄耗,倡導晚婚、節欲、調七情等,以保養陰精,益壽延年。

  食養養生。主張飲食調養,補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以達到調治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饵S帝內經》提出:"謹和五味”、"食飲有節”等飲食調養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邈是這個黨派的一代宗師.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以食療病,養老益壽。飲食宜清、淡、軟、簡,忌膩、厚、生冷、雜。鄒鉉在《養生奉親書》中提出:"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而命藥。此為養老之大法也?!痹搶W派認為,食養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養臟腑、補益氣血、調節情志等作用.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其學術觀點,以扶持為主,制方原則在于"中和”,老人藥餌,只可用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藥,并應與食養結合,一是溫養腎氣,二是健脾理氣,即重在培先、后天之本。用藥要根據四季氣候和年齡階段的特點,因人而異,未病先防,養脾氣,填腎精。遣方用藥,既要禁忌妄用汗、吐、下法誅伐太過,又要防止濫施補澀雍滯,宜采用中和之法.選用甘平之劑緩補平調,并與食養相互配合,以達延年益壽之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yykk8.com/29103.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