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生長在哪里呢?一般的大樹枯死或被砍伐后,往往會從枯死的軀干或殘留的根上生出新的小枝葉來,中醫認為這是大樹未絕的精氣要向外生發。如果大樹枯死后,上面不長小的枝葉,就意味著附近的土壤下有茯苓,是茯苓吸取了大樹的精氣,使它沒有能力再生發小的枝葉。
茯苓生長在土壤中,而且是在大樹根部附近,它的生長位置告訴我們,它能收斂巽木之氣,讓其趨向收藏。
"人過四十,陰氣減半”,如果人的肝木之氣得不到足夠的陰精制約,就會漸漸偏離常道在體內妄行,導致頭暈、手足搖動等肝風太過的癥狀出現。而茯苓,色白,應坎水之精,恰好能夠收斂巽木的外發之氣,使它潛藏于坎水之中。所以,茯苓對于中老年人絕對是延年益壽的良藥。
在古代,人們對茯苓推崇備至,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大樹之精化生的奇物,有十分好的功效,據說慈禧太后常年內服的13個保健長壽藥方中,約有一半的藥方含有茯苓。
白茯苓有多種食用方法,最簡單的是把茯苓切成塊之后煮著吃,還可以在煮粥的時候放進去。另外,可以把茯苓打成粉,在粥快好的時候放進去,這樣人體就更容易吸收了。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老年人,茯苓具有補益功效,但對于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與青少年就不太適合了。未成年人只有在生病等特殊的情況下,經過醫生的準確辨證后才能服用茯苓,家長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煎煮茯苓給孩子吃。